低调做人的智慧:向高处立, 就平处坐, 从宽处行
有时候, 我觉得自己的 “自知之明” 过了头, 不是虚心, 而是心虚了。因此,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自满过。
——季羡林
《中庸》 有云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 敦厚以崇礼。” 古人还有句话说 “向高处立, 就平处坐, 从宽处行。” 这说的是一种中庸的智慧, 低姿态会让一个人更加容易获得有用武之地的机会。
主动低人一等并不是懦弱可欺, 相反, 有时它体现了自信和坚韧的品格, 是雄才大略的表现。如果我们不懂得低调的智慧, 反而过于张扬跋扈, 那么最终只能是自食其果。
三国人物中, 能征善战有 “小霸王” 之称的孙策, 原来是袁术的部下。他于建安五年, 渡过长江攻打江东, 经过几年的苦战, 终于占据了江东的大片土地。这时, 孙策听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 相持不下, 便准备率军渡江北上, 乘虚袭击曹操建都之地许昌。
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颇为忧愁, 平时足智多谋的他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两面夹击的局面, 他开始烦躁地在大帐中踱步。
曹操身边的谋士郭嘉看到这一情况, 就对曹操说 “孙策为人张狂、处事轻率、甚少戒心, 这是他致命的弱点。孙策能削平江东五郡,诛杀不少江东豪杰, 是因为他暂时笼络住几个为他拼死效力的人。他在江东攻城略地, 兼并群雄, 肯定结下了不少仇家, 假如身边骤然兴起刺客, 他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因此, 孙策不足忧虑, 我料定他必将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坚决主张曹操继续屯兵官渡, 削平袁绍, 暂时不必考虑孙策北犯。后来, 曹操果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捷, 巩固了他在北方的统治。而孙策的命运也正如郭嘉所料, 他在引兵北上的前夕, 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
我们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 我们朴实和气, 对方就愿意与我们相处, 认为我们亲切可靠; 我们恭敬顺从, 对方的指挥欲得到满足, 认为与我们配合默契, 很合得来; 我们愚笨, 对方就愿意帮助我们, 对方的这种心理状态对我们非常有利。相反, 我们若以高姿态出现, 处处高于对方, 咄咄逼人, 则只会让对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 要想圆融做人, 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德国文学家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 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对他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 这位批评家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 “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却答道 “而我正相反!” 一边说, 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同时也可以消除自己的烦恼和怒气。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既为自己摆脱了尴尬难堪的局面, 顺势下了台阶, 又显示出自己宽阔的心胸和气量。
总之, 在社会上, 我们要学会低调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