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晋江必去景点景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围头村、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灵源山旅游景区、西资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泉州中心县委纪念馆、清源山瑞像岩、清源山千手岩、清源山势至岩、晋江博物馆、海底古森林、星塔、蟳埔蚵壳厝民居群、紫星村、施琅纪念堂、庆莲寺、南来北往“第一山”、围头战地文化渔村、沿海妈祖史迹,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占地126亩,共有特色建筑132栋。走在斑驳沧桑的石板路上,举目所见,既有独具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还有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耳畔响起的是千年雅乐南音的遗韵,是高甲戏、木偶戏各路主角热闹的旁白;囫囵吞下外酥内嫩的安海菜粿、爽口弹牙的土笋冻、再来一碗冒着热气的“拳头母”,然后坐下来,点一段清香,在氤氲的香气中品茶论道……这就是五店市所展现的闽南版“慢生活”画面。虎帅爷:在五店市朝北大厝围墙外,有着一个小小的庵宫,面积不过一两平方米,神龛里供奉着一头蹲踞在莲花上的老虎,人称虎爷宫。相传,
围头村是泉州市八个景区规划的其中一个,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据清代周学曾等纂修的《晋江县志》这样描绘围头: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经之地。围头湾海阔水深,是天然避风良港。早在南宋时期,泉州开始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时就十分重视围头湾,有“东海明珠”之誉。20世纪80年代,围头港开放对台小额贸易试点,成为最早实现闽台民间往来的港口。历史名村围头村一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小渔村,早在唐宋时期就以“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而闻名;宋元时期,围头古港已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四大港口之一,南宋太守真德秀曾到围头巡察,创设宝盖寨以防御海寇;明洪武年间,
明清古镇衙口原名南浔,是收复台湾统一版图的功臣施琅的故乡。衙口拥有丰富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当属衙口沙滩和施琅纪念馆。衙口沙滩海岸线长达5公里,宽广平坦,细白松软的高品质石英沙浩浩入海,海天一色,非常壮观。衙口沙滩优美环境,得天独厚,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最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同时,沙滩上建有福建省沙滩排球训练基地,且连续四年承办了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晋江站)、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以及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这里的衙口花生闻名四海,而在衙口村的东南侧,是优美的衙口海滩。秀丽的海湾,其间的沙滩绵延数公里,滩前碧波万顷,滩面开
灵源山旅游景区是国家3A旅游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目前启动4A景区的创建工作。区域内灵源寺有近1500年历史,山上有众多文物的摩崖石刻,史上有众多历代名人隐居或苦读于此;上山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92%,位居晋江第一;景区规模大,配套齐全,人流量大;地处晋江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目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做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中青旅集团做灵源景区“大旅游+”策划,将打造晋江市旅游集散中心。灵源山脉雄跨四华里,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很多摩崖石刻,填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山中有步云关、望江石、石镜道人之塔、云岫、灵泉师姑井、灵壶
西资寺石佛造像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晋江市金井镇岩峰村卓望山。西资寺石佛又名大石佛,位于晋江市金井镇岩峰村卓望山麓。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西资岩纪德碑》载:相传造像创始于隋唐间,今莫可考,而石壁所镌者,有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王圆、蔡姿养合出七十千文助架宝殿。据专家鉴定,当系唐晚期镌刻。造像依崖凿“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尊,均赤足立于莲座上,三者相距0.75米。阿弥陀佛居中,头挽螺髻,唇厚颐丰,双耳垂肩,身着袈裟,衣褶流畅,袒右胸露出右臂,左手单举当胸,托一莲朵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石佛山,又名岱峰山,因为形似一头牛也叫做青牛山,位于晋江东石、安海之间,是晋江有名的风景名胜,山中的南天禅寺更是全国有名的佛教圣地。石佛山之名来源于山中的三尊石佛,南天禅寺更是因为这三尊石佛而名声在外。据记载,南天禅寺这三尊石佛是泉州现存的摩崖造像中规模最大的,并且具有一石刻三佛、三佛共一龛的特点,在泉州地区极为罕见。三尊石佛雕在巨岩崖壁间,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龛,高7米,宽16米,石佛则均高6米、宽3米。这三尊石佛就是统称为“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正中的阿弥陀佛,盘腿端坐在2米高的莲花座上,两
泉州中心县委于1938年8月在晋江内坑成立,抗战期间,泉州中心县委在极为困难的斗争环境中,紧密团结晋江人民,坚持抗日反顽斗争,保存和发展了党组织,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壮大了革命力量,直至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纪念馆展馆面积1000多平方米,展馆以浮雕、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共泉州县委成立以来,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传奇的斗争故事。展馆由泉州建党、武装斗争兴起、泉州中心县委成立、华侨抗日、攻打安海等14个章节组成,收入图片320多张。
瑞像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4米,宽1.5米,作立状,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天柱峰对峙的罗汉峰,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犹如一尊尊威武的罗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构成“五百罗汉”朝释迦的神奇景观。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只见三块巨石恰似三条大蟒蛇,探头出洞,故谓“三蟒出洞”。山崖的平台处,旧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胜景。地址: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游客中心东侧类型:国家公园山古迹等级:AAAAA游玩时间:建议0.5天电
千手岩即千手岩寺,位于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区,寺旁有石碑一方,上刻“第一山”,系宋书法家米芾手迹。寺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塑像,故名千手岩,也叫观音岩。还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像,寺后峰石嶙峋,满山枫树。景点位置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区内
“势至岩”宗教遗址为清源山古三十六岩之一,与“弥陀岩”、“千手岩”,供奉着宗教界中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像清源山这种“三圣集于一山”的宗教现象,在全国十分罕见。为再现势至岩宗教文化景观,2004年,清源山势至岩借助社会资金依规复建。经过几年的紧张施工,目前势至岩已竣工。清源山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复建后的势至岩,依山就势、环境幽雅、布局合理。势至岩供奉的“西方三圣”佛像,是特地从仙游定制的,全部采用楠木精雕细凿而成,高4.2米,“佛像制作工艺精湛,规制巨大,有望成为清源山的镇山之宝”。景点位置清源山清泰岩
晋江博物馆,位于市区世纪大道382号,主体建筑四层,正面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锻铜墙雕,蔚为壮观。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除展厅、文物库房、办公室,还有学术报告厅、文物商店和停车场,集收藏、展示、科研、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博物馆。江博物馆馆藏文物量居全省前列,展厅面积有5500平方米。主要是:《晋江历史风景线》包括泉南首邑、海疆重镇、海上丝路、陶苑奇葩、桥甲天下、宗教圣境、海滨邹鲁、华侨之光等八个主题,展示晋江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晋江华侨史馆》包括《海天万里故园情——晋江华人华侨历史展》、《
区内埋藏于潮间带经历7800多年历史的油杉树林遗迹有20多棵,大片成长于数千年的牡蛎礁,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海滩岩和现代堆积中的细沙丘,以及可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独特、典型、出露良好而又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在日本富士湾和鱼津分别发现了赤杨和柳杉的海底古森林,已被列为国际自然遗迹。赤杨只有4棵,距今八九千年;柳杉才有十几棵,距今2000年。而我国深沪湾的海底油杉,从年代、规模、数量方面均可与之妣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且多次前往考察、研究。保护区不但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是旅游胜地。保
星塔年代:明座落地点:晋江市安海镇安东村简介:郑成功少年读书处。为明崇祯二年(1629)郑芝鹏所建,五层四角,楼阁式实心砖塔,边长2.4米,高16.6米,葫芦形塔刹。三层西面嵌明崇祯十六年郑芝鹏撰《重建星塔小引》碑1通,四层嵌“星塔之塔”刻石。保护范围:塔周边各向外延伸20米安东村:安东村位于安海镇区东部是由黄墩、后库、星塔这三个自然村及鸿海村民小组所组成,隶属晋江市安海镇。1952年属安海镇。1961年属安海公社为后库大队,星塔大队。1965年两个大队合并为安东大队归安海镇,1984年更名为安东村委会。驻地为安海镇古庙路22号。安东
蟳埔是位于泉州湾内晋江出海口的一个小渔村,宋元时期,这里就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所在地,村子里随处可见蚵壳墙、红砖墙的闽南古民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60多栋。蚵壳厝曾是蟳埔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说蚵壳并非本地所产,它是宋元时期古商船从非洲东海岸运过来的,被当地人使用在建筑材料上而变成这样;住在这样的蚵壳厝里面通透舒适、冬暖夏凉,外墙美观粗犷。这里祖辈生活着因独特服饰与头饰被人们亲切称为“蟳埔阿姨”的蟳埔女,千百年来造就了别具风格的蟳埔女习俗,保留了蟳埔渔村原生态的闽南民居特色,形成了典型的蟳埔传统民俗文化村落。
紫星村位于紫帽镇西北部,地处晋江、南安与鲤城交界,由顶溪园、下溪园、白堀后、金星、祖厝、大夫第、古楼等七个自然村组成,其中白堀后、古楼两个自然村是中共南永游击队革命老区基点村。紫星村因每个自然村坐落都朝紫溪溪流,众多自然村从天上看下来像星星,故名“紫星”,是开闽三王后裔。2013年,紫星村被列为晋江市美丽乡村建设候选村,如今村里正致力打造一个“步步皆有景、处处有风光”,风景优美、内涵丰富、生活祥和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26棵百年古树映衬绿色乡村从紫帽高尔夫球场一路沿着水泥小道来到紫星村,道路两侧茂密的绿化树木就像夹道在迎接每一个到访的人
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原称浔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乡建将军府,声名显赫,故相沿成为俗称。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而受封为“靖海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于故里,后代有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祠宇三进,砖木结构,黑柱红檐,庄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轴线上序列排开,严
庆莲寺,位于晋江市池店镇新店村雁山北麓,初建莫考。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初为双层亭阁,上层供观音菩萨,下层立碑,额曰“高山仰止”,故初名“高山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僧行勤募化修茸,始改今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得四方善信的随喜襄助,在赖素姑的主持下,得转初、会泉诸法师的帮助策划,拆卸旧址,扩大鼎新,建成单檐歇山式三开间二进,并增建护厝等。自此庆莲寺初具规模,慕道渐众,僧众躬耕作业,形成农禅并重的传统。1956年又再次修缮寺宇,增建厢房以及创建普同塔等。1966年寺院毁废,1987年,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新加
在通往清源山弥陀岩的石径右侧,也是首个山腰平台,竖立着一方“第一山”碑刻,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笔迹。这方“第一山”碑刻,最初是立在旗峰下妙觉岩的,还有一段南来北往的曲折经历。有人知道它是从别处摹来的,但不知是何人所书,以及该墨迹如何被带到清源山的。北宋有个书画家,名叫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襄阳漫士,号海岳外史。居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居住在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举止癫狂,人称米癫,平生爱石如命,见石就拜,“米癫拜石”曾被后人传为美谈。他与蔡襄、苏东坡、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
祖国大陆距金门岛最近的渔村,由围头村和“八二三”新村组成的战地文化区、滨海休闲区、渔业风情区和旅游服务配套区四个区域,地理位置凸显,历史背景独特。每到炎炎夏日,海边嬉戏、休闲消暑的人们享受着习习海风的吹拂和惬意的欢乐,这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陈厝顺济宫:修建于明代,系单体式双坡硬山顶建筑,方位坐北朝南。镜面墙为砖石混合结构,水车堵上的彩绘精没,翘脊上的剪瓷堆贴异常精美,大门前的台阶为明朝时期遗物。庙内中央供奉妈祖神龛,两旁有一幅清代楹联:“涉利大川万里帆墙依觉路,灵分湄岛千秋濯□奠围江。”神龛上方有一清代本村迁台族人所献的牌匾,上书-“世沐恩波”。庙宇的前埕中有两根旗杆石。保护范围:东、西、北至巷,南至埕。萧下天后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历代数度修茸,1992年依原址、原规制重修。坐东南向西北,歇山顶。主体建筑天后宫是座三开间两进砖石木结构建筑,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