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个事情确实很刺激,读书期间我也干过一些不成功的案例,知道一些其中的困难,而目前我的状态我认为还火候未到 — 这可能是某些正准备创业开公司的设计师朋友们在关心的,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创业呢?这个成功率会多大呢?
赌神说过:“如果不会赢,我为什么要赌?”,其实这是一句很有逻辑的话,但我们经常理解为对胆子不够大的注解 — 非也,非也,大部分成功是必然的,有迹可循,并且经过理智的衡量,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一般都会无疾而终。
1. 开公司的诱因
大部分这个行业中白手起家的设计师,都是从工作室做起的,以接项目为主,这种形式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太大改变。而且随着经济疲软以及市场的混乱,以公司形态接单未必就能活得更好,价得更高。我觉得如果有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自己开公司承担风险的,那么目的在哪里?
厌倦打工的状态 — 朝九晚五、点头哈腰、事情不多、成绩也不多,是最让设计师恶心的状态,设计师如果没有成就感那和叉烧有什么分别?长期从事低技术含量,面对低层次客户的设计师最容易有这种感受,与其被吃得满嘴流油的老板驾驭,我还不如叫两三个哥们自己组团接单,岂不快哉。
想赚更多钱 — 一般处于那种加薪无望,假期被减,位置不牢靠的状态的朋友,比较幻想能够自己当上老板,通过别人的剩余价值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认为从资本上这没错,但是呢,开一个设计类的公司是未必赚钱的,而且风险很大。保证赚钱的方法呢,是要有一、两个稳定的客户,如果一开始有,起码能保证你公司活个一年半载的,如果没有你想现找,劝你歇了吧。
自己牛B没人能管住 — 有部分激情派的优秀设计师确实有这种困扰,刚好又碰上了一个很挫的团队和领导,这样的话长期压抑之下,他只能选择自己管自己,一开始也许是SOHO方式,后面客户和人脉累计起来了自动转型为公司,这种一般都是逼良为娼的最佳案例。
其实开个公司呢,挺简单,不简单的是开了以后怎么办,自己的屁股在老板椅上能不能坐踏实,更要命的还有责任,面对你的员工,你如何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他们的理想。
2. 开公司的准备
听着童话,看着励志书籍开公司基本都是找抽型人才干的事,一个人要竖旗单干了起码有这几个事情应该提前打好预防针,估摸自己能有多少的实力。关于投资金额的问题,如果你能把下面的事情都想清楚,那么投资不是问题。
客户 — 没人办公司是为了理想的,都是为了赚钱的,赚了钱你才有资格谈理想,否则谁为你的理想买单?那么客户作为衣食父母的存在显得非常重要,这些客户有可能是你现在的公司帮你积累的,有可能是行业的聚会上认识的,也可能是在网上看到你的作品找到你的…….无论如何,每一个客户都值得你尊重,并用心服务,积累总是从客户资源开始的。如果在长久的打工生涯中,你的客户仅仅是你的老板,那么你还不能开公司。
团队 — 不管你是想开皮包公司,还是开个小书店,三个好汉一个帮的道理还是很现实的,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你出谋划策,在一个公司中都是设计师的话,往往是杯具的开始,从体系上看,财务,市场,法务的作用也无比巨大。所以你的人脉资源不应该仅仅是在设计师中,公司运作过程中的各个配套环节都是容易出错的,你需要专业的人来控制。一个兼职的团队往往是解散的开始,必须避免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情况。
商业模式 — 设计公司林林总总,类型和优势也各不一样,你的商业模式并非只有简单的 接单-验货-收款,如果你能想到的模式没有任何突破性,请问为何你应该成功?在思考具体的商业模式之前,应该更多的关注行业动向,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情况,这些都是提供创意的部分,否则你的公司也会无情的被淹没在市场大潮下。作为设计公司来说,好的商业模式是让客户慕名而来,不是上门推销,而慕名而来的途径不仅仅设计品质。
3. 明显的潜规则
在我天朝做事,处处遍布潜规则,有些话非常刺痛,但又不得不说,阴暗面就像腿毛,如果缺少了蜜蜡的疼痛,又怎能得到光洁的肌肤?而在一个设计师企图踏入商业浑水中的时候,了解必要的潜规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 我发现国内大多数设计师都非常单纯,这也许是纯技术人员的通病,转换了身份就应该转换思路,我们来潜一下。
背景资源 — 社会一定是有阶级性的,你不可能蠢到真的以为人人平等,那么在一个商业环境中,背景的分量尤为重要,你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从业背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背景资源库,你的伙伴和客户挑选他们需要的部分和你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