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4篇
导语:为了倡导大家多多阅读,很多人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参加读书活动,既可以一起读书,又可以一起交流读书感受。以下是的小编给大家精选的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欢迎阅读。
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一)
以前我很喜欢买书,隔断时间就要买一批,不买就难受。但是我读吗?读!读的很少很少!大部分书都是没有拆就一直在书架上呆着。我不喜欢读书吗?不是!那我的书为什么买着不动呢?因为我没有时间!没有时间读书!你是不是跟我一样的感觉呢?喜欢读书却没有时间读书!
改变是从去年7月底开始的。
7月底我参加了一个百日阅读打卡社群,目的就是为了养成阅读的习惯。因为在社群需要打卡,我们10人一个小组,一个人掉队就会影响这个小组的成绩,为了不拖别人的后退,无论什么情况我都坚持阅读,100天一天不拉。
100天后我们说我们的小组不散,我们继续在群里打卡,但是稀稀拉拉直至后来根本就没有人打卡了。现在这个小组在我的微信里面已经找不到了。100天后我其实还在看书,但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保持每日阅读的习惯。有时甚至好几天都不看书,我想完了,我的读书习惯养成计划泡汤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开始重拾书本阅读了。后来我就想,自己不读书那段时间是不是内心的一种反抗呢?就像学生一样,心里想学习,在老师和考试的压制下也认真学习,但是高考一结束就要彻底放松一段时间。虽然之前的阅读小组是我自己选择参加的,但是打卡是受约束的,所以100天后我要给自己一个放松呢?
不管怎样,继续阅读是好事情,不过这次的阅读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纯粹是为了打卡而阅读,为了养成习惯而阅读,现在的阅读就是为了自己。之前阅读的书目杂乱无章,看到什么读什么,就像一个杂事动物。这次阅读的内容就集中指向个人成长了,因为在“杂食”期间我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养成阅读习惯之后,有一天在一个QQ群发现有小伙伴有我当初的烦恼——想读书没有时间,于是我就建立了一个小微信群,邀请没有阅读习惯的小伙伴一起来读书,一起养成阅读习惯。目前这个小组的朋友基本都养成了阅读习惯。
专注于个人成长之后,带着目的去读书,感觉很不一样,每天内心都觉得很充实。不过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太多,需要学习的太多,内心对读书开始充满渴望与期盼。于是读书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需要坚持的事情了,而是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与刷牙洗脸一般自然的事情。甚至读书让我充满喜悦,一天不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啰嗦这么长时间我的“阅读史”,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养成读书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要急慢慢来。下面该说到正题了:读书到底让我收获了什么。
一、读书拓宽了我的视野
读书最直接的体会就是收获了知识,视野开阔了。
有人可能会说,不看书我也能够收获知识,开阔视野啊,你看,现在网络资源那么丰富,我每天至少浏览几个小时,比读书轻松而且收获多。事实上网络提供的大部分是信息而不是知识,大部分信息一年之后就过时了,他不会让你的人生有任何收获。即使你通过收集、分析、整理、理解,掌握了一部分知识,那些知识也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有很多断章取义是错误的。书本则不同,里面的内容是作者做了分析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了,我们可以直接吸取,学习起来更轻松与高效。而且很多经典书籍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你用简短的时间获取别人一辈子的经验,这种好事除了读书,还能到哪里去找。
二、读书带来了自我成长
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带来了自我成长。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之前,每天我的日子浑浑噩噩的,过着一年365天重复的日子,甚至都可以一眼看到30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做事随心随性,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每天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刷微信看淘宝闲聊天上。一年下来总是后悔自己这一年一事无成浪费时间了,但是下一年依然继续浪费,没有丝毫改观。
读书之后,我的视野逐渐被打开,掌握了更多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重新认识了自己,对个人的发展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在浏览各种书籍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读书不仅改变了我的内心,而且改变了我的行动,让我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走起。现在我不再浪费时间,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在自己未来的目标之上,每天的生活非常的充实。
三、读书为我节约了时间
读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小技巧小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和时间利用率,无形之中的减时增效就为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有一次一个同事做PPT,他先将文档打好,然后一点点将需要的内容复制到PPT上,接着去调整不同层级字体的大小。我感到特别的惊讶。“难道你不知道有一个简单的按钮设置一下就可以直接将WORD上的内容搬到PPT上吗?”“不知道啊,快教教我,我做这个复制粘贴都快半小时了,还没有弄完呢。”一分钟不到的事情他居然做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做完,我真是服了。做一次PPT就浪费半个小时以上,每年做那么多得浪费多少时间啊!而我会的这点小技巧就是从一本书上看来的。仅仅一本书就节约这么多的时间,那多看几本书得节约多少时间呢?
时间是非常公平的,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我们到底能不能收获成功与幸福就看我们如何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了——我们无法增加时间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时间的厚度。
读书还让我学习到其他人的人生经验,在面对相似的事情的时候,通过参考他人经验避免陷入常见的陷进,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收获成功。
四、读书为我减压
以前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吃东西,吃很多东西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但是现在害怕发胖,就不敢大吃大喝了。后来我发现心情不好的时候,拿起一本书看看,心情就会好很多。
读书可以减压是我的阅读体验,不过我后来还去查证了一下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表明,不安情绪的产生与小脑扁桃体有关,小脑扁桃体兴奋就会引起不安情绪。也就是说如果抑制小脑扁桃体的兴奋,就可以降低心里的不安。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当言语信息进入大脑之后,可以观察到扁桃体兴奋得到了抑制,同时,消极情绪也稳定下来,心情也得到改善,判断力随之提高。
难怪,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有人安慰安慰心情就会好很多,一方面是安慰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语言信息进入了大脑抑制了小脑扁桃体的兴奋。但是有时候我们的郁闷不想与人说不便与人说,这时就可以通过读书让“言语信息”进入大脑,降低不安情绪。
美国萨塞克斯大学也曾就缓解压力做过研究,以心跳数来测定读书、听音乐、喝咖啡、打游戏、散步等的结果。结果显示读书可以缓解68%的压力,效果最明显。尤其是在安静的地方读书,6分钟就可以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此外,人类的压力是共通的,而对于这些压力带来的烦恼如何解决,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书为外面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只要对照书里的方法,即使不能彻底得到解决,至少也可以减少压力带来的烦恼。
五、读书使我的大脑更加灵活
生完孩子之后,我一度觉得自己的记忆力退化了,表达能力也不如以前了。但是随着读书的增多,特别是在掌握方法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似乎在慢慢恢复,表达能力也在慢慢增强,连输出的能力都比以前强了很多。学生时代我最讨厌写作文,但是现在养成码字的习惯之后发现写一段话并不是那么困难,连带着今年写论文也变得流畅了,不像以前,一年都憋不出一篇。
这是为什么呢?我又查了一下书。
神经细胞中的树突部位,会不断延伸,并与其他脑细胞形成网络。这种大脑神经网络的构筑会持续终生。大脑的训练可以使神经网络更加的灵活。但如果大脑一直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就会变得迟钝、记忆力下降,最终发展为老年痴呆。
也就是说通过对大脑的训练,人的能力是可以终生不断进步。那么如何锻炼呢?答案就是运动和读书。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敏捷度(原来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魄,推荐阅读《运动改造大脑》)。读书训练大脑作用更大。
读书可以提高人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精神注意力”“分析能力”“同感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
看到读书的作用这么大,我要读书念头更强烈了。
除此以外,读书还提高了我的职场能力,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增强了我的输出能力,使成为了一个不断进步的人。我还因为读书影响了他人,收获了很多的好评与感谢。读书改变了我,读书让我充满喜悦!
既然我读书可以收获这么多,我相信你读书也可以收获这么多,甚至更多。
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二)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文明程度的高低,而文明的积淀与延伸,更多是借助于书籍的传播。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继承前人的文化与文明,如果在此基础上有所升华,那么这个民族就向前发展了。历史证明,不读书学习的民族都是愚昧与落后的民族。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古往今来,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学子,无不把治学修身作为成业应有的资本,勤学苦读,终成大器。书读得多,人的头脑自然就充实,精神世界就充实,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长,这正如一个人生存需要各种营养,营养齐全,人体就会健康。读得输多,把这些精神营养消化吸收,也就有了创造力,可以把知识转化为科技发明等,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学无止境,“夫不学而求知,犹愿渔而天网焉,心虽勤而获矣。”首先是要学。学习也像干事业一样,必须有那种磨杵成针、滴水穿石的毅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会有所收获。好书要精读细思,读懂读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多读书读好书意义重大,它关系到事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我们都知道,二战后的日本一片焦土,一九四五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十美元,日本政府提出了“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的口号,向知识要金钱,向书籍求生存。到六十年代日本民族从废墟中重新站起,一跃成为经济强国,这是说明读书有重要的意义的突出范例。
读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能使野蛮变为文明,空虚化为充实,平庸变为高尚,狭隘变为宽阔。读书增长知识,知识促人长进。但读书要有选择,不能滥读书。有人把读书比作交朋友,那么交朋友要慎重,免得误上贼船。有益的书像灯塔一样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有害的书将人引入歧途,不少青少年就是因为读了淫秽的书刊,受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悔之晚矣,抱憾终身。因此,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武装头脑,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真正做到读有所得,得有所用,用见成效。
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三)
这段时间真切感受到了不断通过读书学习带来的成长和收获,顺便罗列下我最近的读书清单。
看了笑来老师的一个《韭菜的自我修养》之后,又看了他的《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网上不乏很多人指责李老师是骗子的负面话语,但对我个人来说,通过读李老师的书,能够养成一些很好的习惯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成本真的很低。试想现实中,哪一个富豪与你非亲非故,又愿意手把手将自己的致富经娓娓道来传授于你?
其实越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越容易被人所忽视。这几年,我走了一些弯路,一是没有确切的去实践,二是老认为自己的做法会更加灵活一些,三是因为工作繁忙中断了继续学习的计划。回过头来看,没有踏踏实实的实践是我存在最大的问题,所以今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
1,每年都会仔细精读李笑来老师1-2本著作
2,阶段性的目标都会继续做下去
3,终身成长
之后连续看了好几本有关基金和股票投资的书,并且自己拿了几十万投进去,虽然没有挣到让别人艳羡的金额,但疫情期间到现在,我已经赚到了比以往投资更好的收益。说白了,就一个傻办法”定投“
当然,作为年轻人我还是按耐不住心中冒险的欲望,留了一部分金额进行高风险投资,这部分收益也很不错,值得吹牛的是,我购买的BILILI,华米科技,美团都实现了翻倍的收益。今年国内外可谓多事之秋,我留了相当一部分现金,所以心态比较好,即便迎来史诗级别的崩盘,仍然可以东山再起。
在就是翻完了彪悍一只猫的作品,很多成长方法论,抄近道,捷径实现目标的手本。
虽然不是很系统化论述一件事情,但里面的方法绝对没毛病。
另一个读书收获是心态上的,大病以后,想通了很多道理。首当一条,不要抱怨。
至于如何做到不抱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我来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对自我和外界的期望低一些,不断的去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做好总结和复盘,刻意努力即可,不要过分关注成果。如果你努力的方向很重要,那你短期得到的成果就是你内在镜像的外在投射,长期来看一定是比较客观反映。
所以,跟谁过意不去都别和自己过意不去,与自己较劲可以但别上头,慢慢来。
第三个读书收获仍然是积极心态,其实是不抱怨的连锁收获。
开始涉猎心理学领域,因为不抱怨,也就没有过分的将注意力放到别处,放到焦虑上,工作和办事儿效率都高了很多,尤其受到了不少帮助。你潜意识对外界的投射就决定了你对事务的反馈与应激行为。吵架和冲突都是双向的,我还是会做最先闭嘴沉住气的那一方,留些余地。毕竟除死无大事,大多市面上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谈来解决,注意,是心平气和的解决。
工作方面,由于不停的看书,什么市场营销,管理,定位,产品,销售等等,自己的视野不光宽而且有深度,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自己的观点。但用起来时,全部都是自己的干货。
下一步我会思考怎样进一步实现知识和智慧变现。
古人诚不我欺骗,书中自有黄金屋,期待更好的自己。
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三)
20**年10月31日下午,我们参加了由本学院举办的第二次读书会活动。会前,总觉着本次读书会的流程与上回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亲身参与上台演讲之后,通过我以及每个同学对本次阅读的书《谈美》不同情节的认知和理解,说出了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确实感到定期组织这样的读书会活动益处是很大的。
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对书籍的理解,对各类知识的积累,而且也滋润了心灵,提高了境界,特别是增强了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在公众场合下思维、演讲、表达的能力。使同学们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本次读书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在活动进行中,同学们精美的PPT,不拘一格的演讲以及班主任魏老师和导读老师精彩绝伦的点评,都让我与其发生了思想的碰撞,让我以客观角度来解析本次的书籍。
由此可见,读书会活动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积累经验,少走一些弯路,让自己更好的成长!
读书活动收获与感受(四)
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世界各地被感染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
在国外各种"不靠谱"抗疫政策之下,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华人,留学生,希望早日回到祖国。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留学生在学业有成后,选择回国,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而最近我读的这本《海水天涯中国人》,也是关于华人在异国他乡求学,求生的经历。作者是被称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的王鼎钧先生。
战乱年间,王鼎钧四处漂泊,因参加了国民党军队,被迫去往台湾。后担任过台湾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年应聘到美国大学任教,定居纽约。
这本《海水天涯中国人》,虽然叙述的是一个个漂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的故事,却表达了一个主题:“世界上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原是母亲的怀抱。”
正如书中那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所讲:“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都是由于后面有一根针刺他。”过去战乱年代,中国人由于贫穷、战争,不得不流落四方,“有针刺着”,在疼痛之下,外出求生活,努力活下去,无形中也催生了人的发奋向上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作者客观公正地向我们展示了,华人即使举家移民美国,可生活并非一劳永逸,无穷的烦恼无不都在困扰身心。在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人,是既尴尬又怅然若失的。
面对已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下一代来说,中国只是父辈的祖国。但他们身上源自父辈,源自家庭中某些根深蒂固的东方文化气息,如同打上烙印般,让他们无法真正抹去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时间久了一切都会改变,也不可否认有这种可能。
回到当下,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病毒,各国由于国情不同,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对待态度和呈现不同的结果。尤其是有的国家领导人视民众生命如儿戏,和我政府对待疫情表现出的“生命至上”真的是有天壤之别!
疫情是个照妖镜,无形中也放大了,西方文化中丑陋的一面,如无视科学和规则,“自由”的滥用!
《海水天涯中国人》这本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灾难,时过境迁之后,就是人生的调味品。”我想这调味品并非单一的,香,甜,辣等,还有苦涩的滋味,甚至是泪水的滋味儿--咸!
这场疫情,对于我们居住在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可对于武汉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却如噩梦一般,悲痛中夹着苦涩,逝者已走,生者要努力地活下去。
总之,只要你活在世上,就要为“活着”而竭尽全力---无论是甘甜苦涩痛,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讲:“万般滋味,皆为生活!”
静心读书,收获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