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资讯
节粮内容大全

节粮内容大全

导语:当下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国家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旋即,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狠抓落实,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节粮内容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名言警句

1.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灾难。)

2.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勉,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在加强生产的同时节约用度,老天也无法让你贫穷。)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靠宁静来修养身心,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5.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

(节俭是福气的源头,奢侈是贫穷的先兆。)

6.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史记》

(饭菜能吃饱就行,没必要太过丰盛;屋子能住下人就行,没必要豪宅大院。)

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8.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唐·白居易《草茫茫》

(狼藉,形容困厄、窘迫。奢侈的人容易陷入困厄,节俭的人可以长保平安,二者吉凶的对比就在眼前。)

9.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宋·苏轼

(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12.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

(要通过节俭来整治民风,而奢侈是一种社会弊端。)

13. 惟俭养德,惟侈荡心。——《明通鉴》

(节俭能修养品德,奢侈会败坏心性。)

14. 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魏禧[明末清初散文家]

(凡是不肯节俭的人,一定会从别人那里乱拿东西。)

1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16.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寡营,意思是欲望少,不为个人钻营谋划。节俭并减少欲望可以自立于世,节俭并乐善好施可以帮助他人。)

17.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格言联璧》

(节俭的人有节制,有节制的人也会有各种好的品行;奢侈的人容易放肆,放肆的人会做出各种恶行。)

18.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钱泳[清代诗人]

(只有节俭可以珍惜、保有福气,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品行。)

19.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中国谚语

20. 节约便士,英镑自来。——英国谚语

21.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谚语

22.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谚语

23.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谚语

24.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25. 我始终相信,内心生活更严肃的人,外表生活也会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少的。——海明威《真实的高贵》

2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27.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俗话)

28.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谚语)

2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30.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31.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陆贽)

3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3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3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

36.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毛泽东)

37.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38.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史记》)

人物素材

1. 苏东坡: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

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

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生活十分窘迫。他绞尽脑汁,精打细算:每月初一,取出这个月的生活费,把它们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进一个大竹筒里,用来招待客人。就是这样节俭度日,苏轼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正是因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苏轼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才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

2. 范仲淹: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

范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到他儿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已经身居高位,经济相当宽裕了,但是当他听说儿子想用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立即把他喊来训话:

“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其节俭的家风可见一斑。

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品味。

3. “一品宰相”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权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却非常俭朴。

老外戈登描述他与曾国藩会面的情景:“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油渍斑斑。”

名震天下的总督却活得如此清苦,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了。

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

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

因为每餐只享用饭一碗、菜一品,当时人们戏称他为“一品宰相”。

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4. “抠门”的盖茨

比尔·盖茨31岁便成为世界首富,我们都知道他富可敌国,却不知道他过日子有多抠门。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于找不到车位。

朋友建议他把车停在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

朋友要替他出这个钱,盖茨依然不同意,他觉得饭店这是“超值收费”。

最后,他们费了好大劲终于把车停到了普通停车区。

但就是如此“抠门”的盖茨,在慈善事业上却非常慷慨。他和妻子梅琳达捐赠了超过 240亿美元,用来支持全球医疗和教育事业。

每个人都有“抠门”的时候,也都有“慷慨”的一面。

什么时候“抠门”,什么时候“慷慨”,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5. 华人首富和两片西红柿

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但他在生活中却非常节俭,能省则省。

有钱人的手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动辄几万几十万。有谁能想到李嘉诚的手表只值3000港币,是一款西铁城的太阳能手表。他觉得这款表走时很准,很好用,很爱惜。

一次,李嘉诚在澳门参加一个招待会,当宴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人看到这么一个细节:

李嘉诚面前的盘子里还剩下两片西红柿,他笑着招呼身边的助手,助手轻步上前,两个人一人一片把西红柿分着吃了。

这小小的两片西红柿,折射出李嘉诚勤俭节约的品格。在他看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费而抹杀了它存在的意义。

“不能浪费”,这简单的四个字,是李嘉诚先生一生坚持的财富观。

6. 清贫度日的“百校之父”

田家炳,香港著名企业家,他因资助教育而为国人所熟知。

在中国大陆,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动辄捐款几百万、几千万的田家炳,在香港却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

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

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他觉得“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

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一位香港记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全港七百万人,若每人少开一罐饮料,就能省下七百万个罐。”

田先生一直持这样的理念: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其意义远胜于个人享受或者留给后辈儿孙。

7. 捐款一千多万的清华教授

2012年2月,处于癌症晚期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捐出毕生积蓄1400余万元,设立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

赵教授没有创办过企业,也没有转让过专利,他的钱都是一分一分省出来的。

1998年,退休后的赵家和应邀去美国讲学,收入不菲,但赵教授却规定全家每月只能用100美元的生活费。

家人去超市采购食物时,只敢挑最便宜的鸡腿和法棍面包,买衣服时,甚至会拣一美元的化纤毛衣,吃一顿中式自助餐,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就这样,三年以后,赵家和带着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万美元回到国内。

他把这“第一桶金”交给搞金融的学生打理,把后来的讲学所得也陆续补充进去,这笔钱越积越多。

资金积累到500万时,他开始有计划地资助贫困学生,临终前,他把钱一分不剩地捐了出去。

《晏子春秋》中说:“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这句话是赵家和教授一生最好的写照。

事例素材

1. 舌尖上的浪费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2. 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在澳大利亚,小型公务聚餐基本都是“份饭”,而大型聚餐靠服务生“适时”地提供每道餐品,上一道没吃完就不会上下一道,因此很少有食物浪费。

3. 浪费食物要罚款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厉的国家。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人民日报曾经报道: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是你自己的钱,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4. “最大份炒饭”挑战吉尼斯纪录失败

2015年10月23日,在江苏扬州,一份总重量4000多公斤的扬州炒饭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然而,三天之后,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机构却宣布该纪录无效。原来,挑战成功后,一部分炒饭被送到养殖场做了饲料。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对此有严格规定:用于挑战的食品最终必须为民众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费。

此举随即引发网友吐槽,主办方的行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谴责。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国度,粮食被赋予了特殊的感情色彩,“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炒饭喂猪”活动挑战的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是公众情感和公序良俗,它被官方机构否认,受到公众谴责,都是咎由自取。

精彩语段

1. 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食物,才能品味出每一粒米的香甜!

2. 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

3. 锅清、碗清、盘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4.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它是对食物的亵渎。

5. 节约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口,就是天大的国事。

6. 节约粮食,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7.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不得不正视“两个中国”:一个是跨越发展、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一个是依然有大量困难群众的中国;一个是克勤克俭奋斗前行的中国,一个是惰性滋长耽于享乐的中国。如果能看到这“两个中国”,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的时代意义。

8. 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离不开每个个体“起而行之”。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真正走向“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意栖居。

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和珍惜粮食?

观点一:珍惜粮食,是弘扬传统美德的体现

一粥一饭,是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浪费粮食历来被视为可耻行为。我们需牢记“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不能丢,要时刻警惕奢靡享乐、铺张浪费风气的滋长。

观点二:节约粮食,是敬畏自然的体现

古人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赐予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条件,农耕文明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但是,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无度索取和浪费资源,必然破坏人类生存的根基。我国耕地面积并不多,自然灾害频发,如果不能居安思危,难免会有后顾之忧。惟有丰年不忘饥馑,珍惜每一粒粮食,方可有备无患、心中不慌。

观点三:节约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

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人种粮,粮养人。

一粒种子,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最终变成口粮。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

在你看来,应该怎样珍惜粮食?

方法一:提倡健康合适的饮食风尚

你听过“N-1点餐”吗?“N-1”点餐模式,即如果有10人进店点9人的菜量,如果不够再增加菜品,在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从源头上杜绝食品浪费。

“N-1点餐”,吃光每一份饭菜,从身边小事开始,努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让决绝浪费成为生活主流。

你所在学校开展过“光盘行动”吗?“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

2013年2月4日下午,陈光标称为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他申请改名“陈光盘”。派出所民警表示有一定难度,需要15个工作日之内给他答复。

方法二:刹住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现实生活中你的身边有以下这些铺张浪费现象吗?

1.宴席铺张浪费从主办者角度看,主要是顾面子、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的心理在作祟,宁可剩下糟蹋了,也不能没档次。还有人认为,有了大事才搞宴席,宴席浪费一点没什么,于是一桌桌盛宴就变成了“剩宴”。

2.公款吃喝浪费一者,花公家的钱吃喝,不心疼,因此愿意胡吃海喝,铺张浪费。二者,一些官员本身好面子,喜欢摆阔,更加助涨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风气。

3.吃播浪费有些主播在镜头前看似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镜头后却是各种剪辑卡点来掩盖假吃、催吐、倒入垃圾桶等,这些极端现象不仅铺张浪费、危害自身健康,更误导了消费习惯、对饮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

想一想,古人会怎么看待“吃播”现象?

清代诗人袁枚是有名的美食家,他写了一本《随园食单》,介绍天下美食。在这本描写了300多种菜式的书中,专门辟有一章《戒暴殄》,头一句话说“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直斥餐饮浪费现象,高扬珍惜物力理念。

健康的饮食,不是建立在浪费的基础上;健康的生活,绝非煮鹤焚琴那般大煞风景,而是如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