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宽容的感悟: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即使是天才, 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对不会是一首好诗。
——鲁迅
子贡问孔子 “人应该如何为官呢?” 孔子回答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说水太干净, 鱼儿不能生活, 对人的要求太高就不会有朋友了。所以, 做人要尽量能容人之短, 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赢得更多的朋友。
宋代名臣范仲淹曾任吏部员外郎, 当时, 宰相吕夷简执政, 朝中的官员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上奏了一个 《百官图》, 按着次序指明哪些人是正常的提拔, 哪些人是破格提拔; 哪些人提拔是公, 哪些人提拔是私, 并建议 任免近臣, 凡超越常规的, 不应该完全交给宰相去处理。因此, 他被吕夷简 “指为狂肆, 斥于外”, 贬为饶州知州。
康定元年, 西夏王李元吴率兵入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负责防御西夏军务。这时, 宋仁宗下谕让范仲淹不要再纠缠和吕夷简过去不愉快的事。范仲淹 “顿首” 谢曰 “臣向论矗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意思是说, 我过去议论的都是关于国家的大事, 对夷简本人并没有什么怨恨。
吕夷简听说后, 深感愧疚, 连连说 “范公胸襟, 胜我百倍!”
《菜根谭》 中说 “人有顽固, 要善化为海, 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意思是说, 对于别人的顽固行为, 应善于开导, 而不是感到气愤, 如果感到气愤, 那么就不会有友情存在。
美国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说 “如果你想与人融合相处, 那么就多多原谅别人的缺点吧。” 有些人心胸狭窄, 总喜欢揪着别人的“小辫子” 不放, 得理不让人, 他们永远不会招人喜欢。对于朋友的缺点, 只有采取忍让和理解的态度, 才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谐。
多一些宽容之心、少一些刻薄与计较是做人的美德与修养。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 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 那么将会使我们的心胸变狭窄, 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 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 一个心胸开阔, 宽恕仁爱之人, 他自身的修养不但会臻于完美,与别人相处也会一团和气。
从前, 有一位禅师, 很多误入迷途的人都因他的感化而获得新生。
这位禅师的一个弟子有偷窃的坏毛病, 禅师多次教诲, 这位弟子都没当回事。后来这位弟子因为偷窃被人抓住。面对找上门来的失主,禅师的其他弟子们都感到羞愧难当, 纷纷要求禅师严惩那个弟子。但是禅师却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弟子。
可是没过多久, 那位弟子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 众弟子觉得忍无可忍, 觉得为了寺院的名声一定要将他逐出师门。于是众人联名上书, 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 那么他们就集体离开。
禅师看了他们的联名上书, 把他的弟子们都叫到跟前来, 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 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弟子, 如果你们认为我教得不对, 那么可以去别的地方, 但是我不能不管他。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 如果我不教他, 那么由谁来教他呢? 所以, 不管怎么样, 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 我也不能让他离开, 他需要我的帮助!”
众弟子听后, 心中的不满在不知不觉间消散了, 觉得禅师更加令人尊敬了。而那个偷窃者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莱根谭》 中说 “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意思是说, 君子应该有容忍世俗和别人的气度, 不能自命清高,否则就会陷于孤独。
古语说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宽容对待别人, 这样才能让自己少犯错误, 并受到他人的欢迎。《论语》 中说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 宽容, 不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
【感悟】
学会宽容别人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发自内心的。宽容别人曾经的过失, 是对别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 宽容别人对自己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气概; 宽容别人对自己的敌视、仇恨, 是人格至高的坦露。宽容也是人生的一大笔宝贵财富。同样是一辈子, 有的人在无尽的愤恨和埋怨中度过; 有的人在快乐和幸福中度过。宽容别人是一种幸福, 更大的幸福是被我们宽容的人心中对我们存有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