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别人比聪明, 要比就比勤奋
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 只要艰苦努力, 奋发进取, 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 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俞敏洪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在初中一年级时, 数学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他认识到自己天资较差, 就加倍努力学习, 初中二年级时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能够攀登数学高峰, 主要是依靠勤奋努力。
生活中, 我们不要期盼自己比别人更幸运, 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就沾沾自喜。从智力上说, 从机遇上说, 我们绝大多数人相差不多, 那些往往奋起而上赶超他人的人, 是因为他们将重点放在了“勤奋” 上, 而非单纯的小运气或那点聪明劲儿上。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小的时候, 与同龄的孩子们相比, 并不聪明, 甚至比他们都要笨拙一些。王守仁6岁的时候才开始学说话, 智力也很一般。
街坊邻居们都说 “他这么晚才开始学说话, 当然很笨啦! 也别指望他以后会有什么出息了。” 王守仁听了非常难过, 就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安慰他说 “孩子, 你一点都不笨。不用在乎别人的嘲笑,只要你自己发奋努力, 就一定会有出息的。”
得到父亲鼓励的王守仁又有了信心。读书的时候他比别人都用功,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两遍、三遍甚至十遍。王守仁白天在私塾里认真听先生的课, 放学回家后, 趁着还没有吃饭他一个人跑进父亲的书房认真读书, 吃过饭后, 他依然是到书房去读书, 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去睡觉。年年如此, 从不间断。
王守仁正是凭借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 笨鸟先飞, 才最终成为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
跟王守仁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清朝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 他从小口吃, 理解力也很差。他上学时, 同样一篇文章, 别人读上几遍就能熟练背诵, 而阎若璩读了几百遍还背不下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 而是凭借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用心和勤奋, 不仅把读过的书彻底弄清楚, 还慢慢地摸索出一套考据学理论。
俞敏洪说 “所有人都是凡人, 但所有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绝望中来到新东方的, 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 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 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 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完全不必跟别人比聪明, 要比就比谁更勤奋。勤奋比聪明更能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