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阳泉必去景点景区,山西省阳泉市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石评梅祖居、平定马齿岩寺、简子沟煤炭生产线、平潭街马王庙、盂北泰山庙、冠山天宁寺双塔、平潭马王庙、水神山烈女祠、中社释迦寺、盂县普济寺、西关三圣寺大殿、曹村天齐庙、建福寺、青石寺、千佛寺摩崖造像、药林寺森林公园、坡头泰山庙、盂县府君庙、开河寺石窟、平定冠山书院,山西省阳泉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石评梅祖居
石评梅祖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评梅祖居(第五批省保)时代:清至民国地址: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石评梅祖居所在的小河村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作家、诗人石评梅女士的祖籍故里,石评梅女士短暂的生命光彩照人,她与我党革命先驱高君宇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小河村石家祖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石评梅祖居初为石显玉家所建,坐落在小河村南口的西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院落布局呈阶梯状分布,从下而上是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要是“含清堂”的院落;第二层,主要是“三元堂”的院落;第三层,也是最上边的一层,主要是“明远堂”的院落。建筑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
平定马齿岩寺
平定马齿岩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齿岩寺时代:金、清地址: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马山村马齿岩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二进院落,现仅存一进院落,原有布局不详,现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中殿,两侧建有掖门、东西配殿和耳房。中殿梁架为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为了扩大殿内的礼佛空间,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将前金柱向两侧位移上施大内额。柱头铺作: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昂下施两卷瓣华头子,里转七铺作三抄隔跳偷心造。补间铺作每间一朵,外转同柱头铺作,里转五铺作出双抄偷心造。各梁枋结点均使用驼峰承托,山面前丁栿采用了掐瓣驼峰,其余各结点均采用了鹰嘴驼峰。柱头上卷杀和缓,拱头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简子沟煤炭生产线
简子沟煤炭生产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子沟煤炭生产线。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文物,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类文物。位于矿区蔡洼街道办事处东窑房社区简子沟西侧,分布面积约6050平方米。据当年童工,现年76岁(2008)的老矿工刘守登(小名刘三孩)回忆,该处矿井原为阳泉保晋公司所建,拆除当时烟囱时,砖上刻铭有“民国十三年”(1924)字样。日军1937年占领阳泉时劫夺该矿,雇用中国劳工、矿工,采用残柱法进行开采,并在生产中采用电力,建成由矿井、选煤线、装煤线组成的煤炭生产线。该生产线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才停止使用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
平潭街马王庙
平潭街马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街马王庙。清代文物。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古建筑坛庙祠堂类文物。位于矿区平潭街街道办事处平潭街东社区(原平潭街村),平潭街小学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东西27.55米,南北26.9米,占地面积741平方米。由上下两座院落组成,上院现存正殿,下院由东西两座院落组成,西院建有正殿、南殿和西配殿,东院建有东西山门和钟鼓楼,均为清代遗构,2007年维修。上院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卷棚顶,筒板瓦覆盖。前檐明间辟门,两次间辟窗。戏台台基条石砌筑,高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
盂北泰山庙
盂北泰山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盂北泰山庙时代:元、明、清地址: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西盂北村泰山庙又名“西庙”,庙宇整体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2.6m,东西宽19m,占地面积619.4㎡。泰山庙创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有正殿(元代)、西配殿(明代)、戏台(清代)、西耳殿(清代)。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梁架为前剳牵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后檐金部使用托脚,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檐柱头铺作为四铺作插昂,华头子为三卷瓣,里转五铺作双抄,耍头为麻叶形,剳牵伸出檐外制成蚂蚱头。次间补间斗栱每间一朵,外转同柱头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明间补间斗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冠山天宁寺双塔
冠山天宁寺双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双塔在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据《平定州志》载:“寺林,太师蔡京书额,寺内有大悲阁,双塔东西对峙。”明、清两代均有补修。寺内建筑残坏,双塔依然如故。寺址高耸,双塔并峙,格外醒目。塔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高约30米,每层收刹甚急,轮廊形制奇异。底层四面砌有券洞,内置佛像一躯,二层以上平座甚高,外观很象七层塔。二、三层刻假门和直楼窗,檐下和平座上砖雕斗拱如木构制,质宝珠,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更换。塔下存有北魏石佛一躯,眉目清晰,躯体完好。关于这对古塔,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鲁班和妹妹打,-,要在平定一夜之间建起一对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平潭马王庙
平潭马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马王庙现居平潭街-区旁,是古平定境唯一驿站配套上神庙。始建于隋代时期,据《阳泉市文化志》,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乾隆二十一年(l756)重修,清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葺。曾遭受过帝国列强毁坏。1941年(民国三十年)王步庆任村长时聘用苇泊村的匠人重塑庙内神像。庙院以石筑台包砌,坐北朝南叠层修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庙内上院一排四个神殿,马王殿为主殿,高6.6米,面阔五间,檐深四间,五彩斗拱,隔扇门窗均彩绘,重檐硬山式顶履盖青瓦,殿内砖砌出檐束腰雕花刻纹,神台中央端坐金面马王,头戴元帅盔,身披龙袍内着铠甲,腰系玉带,脚登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
水神山烈女祠
水神山烈女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山也称烈女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1200米,三山环抱,山势迤逦,松柏叠翠,在山腰处,建有一庙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当地人称“奶奶庙”。相传,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为避战乱,携宫女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回天无力,悲愤之极,自缢于山上的一棵枣树之下,后人为纪念其忠贞节烈,立庙祀之。关于这段传说,光绪七年版《盂县志》中艺文志《水神辨疑》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烈女祠始建年代难考,但从文献记载有金代盂州知州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中社释迦寺
中社释迦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盂县上社镇中社北村。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襻间枋题记载,元延佑二年(1315)年重修,明清时屡有修葺。占地面积936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耳殿。正殿保存较好,用材粗犷,结构严谨,尤其难得的是梁架上明确的题记,可作为同类建筑的可靠标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盂县普济寺
盂县普济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盂县西潘乡侯庄村。据乾隆版《盂县志》载,建于唐代初年,乾隆二十一年,移建现址,以后屡有修葺。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耳殿、钟鼓楼。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七架梁对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筒板瓦顶。柱头斗拱为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朵作五踩双昂。彻上露明造。过殿结构与正殿基本类似,只是花脊的烧造工艺较为考究,闪耀着琉璃的光芒。1986年被公布为阳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西关三圣寺大殿
西关三圣寺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寺(第五批省保)时代:金地址:阳泉市盂县县政府院内三圣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金代正殿1座,原为乡政府礼堂,据筒瓦上题记正殿在民国21年(1932)重修。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琉璃剪边筒板布瓦顶。梁架为前后乳栿对四椽栿通檐用四柱,脊部使用双叉手,上金部使用双托脚。为了扩大殿身内槽的礼佛空间,正殿平面布局在后槽采用了移柱和减柱两种做法,即减去两次间柱,将明间柱向两次间移位110厘米,在隔架科斗栱下施垂莲柱,用两层内额及绰幕枋将明间柱和垂莲柱构联。前檐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五铺作双抄单栱计心造,耍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曹村天齐庙
曹村天齐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村天齐庙位于盂县下曹乡上曹村。俗名二庙,始建年代不详。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古建筑6处。总平面布局为东、西两个四合院。西院北为正殿,3间,宽12米,进深9米,鸱尾高3.5米,单檐歇山顶结构。前后檐补间嵌以雄浑而变换多端的斜栱,梁架制作简练,举折极为缓和。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作风古雅,形制稳健,实为少见之古建筑。东、西两侧为配殿,南有戏台、山门。东院北为正殿,南为山门,东为禅房,建筑规格同西院。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建福寺
建福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福寺位于盂县城东16公里处白土坡村西。始建于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寺内现存金《赐名碑》曰:“据太原府盂县白土坡僧智悟状告,本院自来别无名额,已纳,奉敕特造建福院。”明、清两代多有修葺。寺内正殿5间,居寺院中心,系单檐歇山顶。殿长15米,进深12米,鸱尾高4米许,殿内壁画依稀可见。南殿为大王殿,系单檐四阿顶。殿身宽10米,进深9米,檐高3米许,钟鼓楼分立于南楼左右。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青石寺
青石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石寺青石寺,原名石角寺位于于盂县上社镇窄门只村北一里许。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44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移建于村北一块大青石上而得名。寺内现存正殿3间,左、右两侧偏殿各1间,东、西禅房各3间。正殿居中,面阔12米,进深8米,檐高5米,系单檐歇山顶结构。殿内三壁布满彩绘壁画,以清代作品称著。所绘人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彩塑圣像亦很精致,分布在一个长3米、宽1.68米的大佛坛上。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千佛寺摩崖造像
千佛寺摩崖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摩崖造像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盂县肖家汇乡南兴道村的千佛山。千佛寺造像群是明代或明代以前的,虽在数量上不能和云冈石窟相比,但在朔州地区却是惟一的、时间延续最久、内容最丰富的一处造像。这一发现,填补了朔州地区摩崖造像群空白的历史,同时也为研究晋北地区石造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山上曾建千佛寺,寺庙旁侧凿有大型壁龛3处,内有石雕造像总计1100余尊,营造年代自北魏永熙元年(532)始至唐开元(618)时期,长达200余年。民国盂县知事王昌所著《金石志》对此有所记载。现仅存壁龛一处,平面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药林寺森林公园
药林寺森林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药林寺森林公园位于平定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临阳涉县和207国道,北靠石太铁路和太旧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公园面积4000余亩,是平定县境内一片林相整齐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是油松和栎树,灌木有黄栌、刺梅等,园内有数十种飞禽走兽,是一个乔、灌、草相间,动植物共存的不受外界环境污染的动植物乐园。在药岭山腰中有一巨石曰清凉石,石中凿一石洞,洞内雕大佛像菩萨及八仙过海、十八罗汉等几十余尊,洞顶雕有飞龙、花鸟图案,龙下有八角井一眼,井内有神水,龙倒影水中,犹如飞龙戏水。清凉石上还建有大佛殿,殿内大小佛像七百余尊,东西配古称伽兰殿、关公殿。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坡头泰山庙
坡头泰山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坡头泰山庙坡头泰山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盂县北下庄乡坡头村始建年代不详,庙内元代经幢记载,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明天顺、清康熙、民国六年都曾进行过修缮。泰山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40平方米,三进院落。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楼(建筑已毁)、石牌坊、山门、正殿、后殿;两侧分别对称布局有钟鼓楼、配楼、耳殿、禅房、关帝殿、奶奶殿等。庙宇前部开阔疏朗,后部紧凑严密,形成了疏密有序,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形制多样,元、明、清各代建筑并存的群组建筑风格。正殿和后殿均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盂县府君庙
盂县府君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万花山主峰北麓,为窑洞式神祠两间。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攀间枋题记,元延佑二年(1315年)重修。明清时屡有修葺。府君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山门前高台凸起,两边石阶对称,形制独特,实属罕见,占地面积936平方米。中轴线前为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台,平台左右各有配房三间。山门高居正中,面阔三间,井深六架椽,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山门明间有宋代青石门框,二层支出平座勾栏,平座下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屋顶斗拱为单抄单下昂,第一跳为偷心造,昂为批竹形真昂,梁架结构为金代手法。山门两侧各有掖门一道,精雕细刻、十分精美。庙内有倒座戏台一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开河寺石窟
开河寺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河寺石窟开河寺石窟(第四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开河寺石窟位于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洮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开凿于东魏至隋初,约在清末遭到破坏,几乎所有头像均被凿毁。开河寺石窟规模不大,有3个小型洞窟及8个附龛,摩崖造像1处,题刻18处。由东而西分别为第1~3窟,分别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至北齐河清二年(563年)。3窟均为三壁三龛式,宽1.2~1.6米,深1.1~1.5米,高1.42~1.72米,共有石刻造像88尊。摩崖造像雕造于隋开皇元年(581年),系利用陡直崖面开凿而成,主佛像高4.6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平定冠山书院
平定冠山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冠山书院冠山书院(第二批省保)时代:清、民国地址:平定县冠山镇后沟村西南冠山因其主峰形状似冠,并高冠于附近群山而得名。山间古刹相连,有资福寺、崇古书院、文昌阁(吕祖洞在其下)及夫子洞,人称“冠山书院”。建筑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左丞相吕思诚重修并扩建,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除夫子洞为明代所筑,余皆为清代晚期重建。资福寺为一单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正殿,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正殿东西为配殿三间,建筑形制为清代风格,寺内存清碑8通、元碑1通。崇古书院位居冠山山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