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兰州必去景点景区,甘肃省兰州市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石洞寺、安宁区滑雪场、白塔山公园、金崖古建筑群、二十里铺大坪遗址、兰州水厂、兰州天齐庙、铁柱宫、柳合山堂、青城古民居、五泉山建筑群、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报恩寺、永登县清凉寺、海德寺、红城感恩寺、岗沟寺、石屏山噶跶寺、引大入秦工程、长城烽燧遗址,甘肃省兰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石洞寺景区主要包括一个主体和四大功能园区。一个主体即石洞寺,四大功能园主要包括休闲度假园区、民俗文化园区、商住园区、东山绿化园区。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约一公里处,兰白高速公路县城连接道口处,东倚群山,西临溪水,北连县城,南接白兰高速公路,距兰州市不足40公里。石洞寺始建于元代,旧时称“石空虎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起背掘阁,雕梁画柱,扉檐彩壁,建筑甚是宏伟,时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民国二十八年改名为“石洞寺”至今。依东山腰间一天然石洞建寺两座,分为上寺、下寺,两寺相距约500米,遥相呼应,甚是壮观。
兰州安宁大青山滑雪场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孔家崖的费家营大青山黄土山坳里,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滑雪场———西北高原(兰州)滑雪场。滑雪场用4台喷雪机造出了占地70亩、厚度50厘米—80厘米的雪地,一共有6条雪道,雪道两边分别是500米、1000米的2条雪上电梯,一条空中索道正在施工中。该滑雪场总投资4000多万元,分为一期、二期工程,占地面积600亩,集滑雪、健身娱乐、高尔夫运动场馆、度假休闲、景观园林、度假山庄为一体,可容纳2000多人次滑雪。滑雪场距市中心仅10公里,72路公交车可达大青山脚下,有滑雪场专用车辆接送。该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海拔1700米,山巅因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因地处黄河北岸,起伏绵延,层峦叠嶂,有“拱抱金城之势”,与黄河构成兰州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成吉思汗为了和平白塔山白塔(辛国英/摄)统一藏区,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区的萨迦派(花教)法王,希望通过会谈,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前往蒙古拜见成吉思汗,喇嘛走到兰州就不幸病逝。蒙古统一后,为了纪念这位喇嘛,在山巅建白塔一座,并建有寺院,因塔体外饰的白垩土在阳光下洁白如雪,白塔山遂因此而得名,并成为当时的宗教胜地。原塔在
金崖古建筑群分布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境内,位于黄河一级支流苑川河中下游。金崖古建筑群主要由金崖驿站、周家祠堂、三圣庙、手工水烟作坊(福元泰烟坊)、永丰金氏家祠、郑家祠堂、黄家祠堂、谈家祠堂、张氏家祠、金崖金氏家祠、岳氏家祠、白马庙等12处古建筑组成,分布在金崖境内苑川河两岸的河谷阶地上绵延12公里的范围内。其中,三圣庙及周家祠堂于199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古建筑于200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崖毗邻省会兰州,是丝路古道上货通东西的旱码头。明清以后,金崖逐渐成为兰州水烟的主产区和集散地,水烟业的兴盛,使金崖成为苑川流域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村南侧的二级台地上,台地北部有一条大致呈南北向的沟壑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850米,分布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台地中东部断崖上存在多处房址和文化层遗迹,堆积厚度约0.3—0.8米,距地表深约0.7—1.1米。目前采集的各类标本有残石器、动物骨骼、陶片等。陶片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可辨识器型有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属齐家文化遗存。该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相对较好。二十里铺村:二十里铺村……二十里铺村详细信息++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七批
兰州水厂(现名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水厂)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厂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万平方米。兰州水厂是整个兰州供水系统的咽喉,在兰州市的供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厂内主要生产构筑物有上下游斗槽式预沉池、上下游一级取水泵房、上下游操纵室、加药间;18座直径100米辐流式沉淀池,其中上游取水构筑物建于20世纪50年代,全部由前苏联设计。兰州水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配套项目之一。主要是为解决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州热电站(厂)、合成氨厂、合成橡胶厂四大苏联援华建设项目工业生产用水及兰州市人民生活
天齐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徐家山森林公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嘉靖十二年(1533)重修。原址位于城关区张掖路山字石,1988年因旧城改造迁建现址。依原布局分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中殿、后殿组成。其中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前抱厦勾连搭。比例适宜,造型美观,气势宏伟,保留了早期建筑特征。1984年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庙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
铁柱宫原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金塔巷118号,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1992年,铁柱宫享殿自金塔巷118号迁至庆阳路240号,为单檐前出廊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0.6米,进深二间,通宽9.2米,建筑构造及工艺具有鲜明的兰州地方特色。1984年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合山堂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五星坪。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清代陕西著名儒商柳兆甲驻兰州的私宅。原位于城关区柏树巷,上世纪五十年代迁建现址,由后裔居住使用。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90平方米。坐东朝西,四合五天井,三堂五厦,由堂屋、耳房、厢房、倒座、门厅组成。整组建筑布局合理,尺度比例适宜,工艺精湛,是这一时期民居建筑的杰作和代表,对研究晚清时期兰州的商贸史、民居建筑特征、建筑文化及工艺技术有重要价值。2014年被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青城古民居位于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城河、新民、瓦窑村。青城古民居分为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三类,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公共建筑包括青城书院和东滩戏楼。宗教建筑包括高家祠堂和青城隍庙。民居建筑包括45处,其中明代1处、清代33处,民国11处。民居院落避风向阳、背山面水,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多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形式。采用单面坡或人字梁架形式、单檐硬山顶前出廊结构等建筑工艺。门楼有砖雕门楼、六柱门楼、垂花门楼,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此外,石雕、砖雕、木雕独具地方特色。青城古民居集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南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景区内。主要包括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文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山门、半月亭、企桥、秦公庙、太昊宫、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共22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五泉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后经历代整修、迁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五泉山建筑群依山而建,以中麓牌坊至文昌宫为主轴,并有东西两翼,以两条山脚至半山的爬山廊,将整个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建筑环拱,形成闭合空间,使各组建筑遥相呼应。庄严寺原位于城中鼓楼西,唐初建,元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兰州市酒泉路314号,是依据旧址建立起来的兰州市唯一的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1260m2,总建筑面积为1776m2,其中“原状陈列”面积为381m2。1981年9月被甘肃省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各房均为木质棋盘芯仿古门窗里三院,青砖房脊,具有典型的兰州民居风格。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设立在国民党统治区兰州的一个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办事处在兰州有两处活动旧址。1937年5月为营救失散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等地的西路军将士,党中央派张文
甘肃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是丝路文化的中心。自佛法东来,到玄奘西行,都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由于这些殊胜的因缘,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甘肃有着特殊的影响。无论是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宝藏的敦煌石窟,还是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佛教曾经在甘肃的辉煌见证。报恩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背倚凤凰山,面向黄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代祖师,-安僧,度众无数,然经世事变迁,岁月沧桑,惜毁于文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古刹重兴在即。1997年初,在兰州佛教四众弟子诚恳邀请下,普
清凉寺始建于明嘉靖元年,至今已约五百余载,大清凉者《金刚三味经》云“芳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此寺名之主旨也,原寺以土地祠、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为轴线,两厢禅舍俨然,钟鼓二楼对峙,壮丽恢宏,而院中古柏参天,紫荆蟠曲,后院果蔬飘香,寺左小桥流水,相映成辉,更觉“清凉”,诚礼佛之胜地,信旅游之佳所。相传寺成之初,一命官左迁新缰,午间小憩于途次,梦见有寺掩映于碧水翠柳之间,即徐步以入,尽观寺内景物,逐叩拜于三宝法像之前,忽闻佛祖言曰:“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痴迷乎五浊恶壮,便失真如本心”。旋而梦醒,甚觉异之,暮宿本埠
海德寺属藏传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是三世土司失伽战功卓著,明成祖下诏建造的。原寺东西向,寺前有垂带七级踏垛的山门,两旁塑有哼哈二将。一进五院,有大雄宝殿、南斗、北斗宫、天王、马祖、山神、财神、护法诸殿,各殿均有精美的塑像。北斗宫原塑六臂北斗圣母,南斗宫内塑南斗星君。财神殿悬挂绿底金字匾四块,上书忠、义、智、勇四个大字。护法殿门上高悬岳钟琪所书匾额,题名“邑人岳钟琪题”。
红城感恩寺,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南80里红城镇西南隅。该寺为鲁土司五世鲁麟所建,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历时三年。次年弘治帝敕名“感恩寺”,它是一座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寺内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大佛殿),殿内是前拜殿后回廊的结构,造像仍为明代初建寺的原作,保存的相当完好。安排在拜殿内正面的是三世佛二胁侍弟子,两侧列两身十一面观音、八大菩萨和两身0。拜殿外侧是可供穿行的回廊,这是一般寺院的常制。正壁及左右壁(北壁和东西壁)各分上下层,塑造影塑高浮雕像七十八身,每身高50厘米左右。
岗沟寺位于太极湖西南岸,距县城约15公里。当初建在临沟的山岗上,故名。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创建上下两院于沟脑。藏语称“投吉乾宝”(意为南海观世音)。岗沟寺所处的峡谷,曲折多弯,溪流淙淙,叮咚作响,绿草如茵,山花点点。馨香飘逸,清新宜人,组成大大小小自然草坪无数。地极深邃,清凉幽静,林木茂密,野藤悬垂,是一处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周围山势雄奇,重峦叠嶂,石峰如林,奇丽异常。谷口,一泓晶碧透的湖面,波平如镜,构造了一幅山奇水秀,神秘而美妙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驰神往。岗沟寺原建有两院:上院是菩萨大殿、大佛殿、五华楼阁共30间,佛38身。菩萨
石屏山噶跶寺在永登县连城镇东北方,有一座雄伟险峻,风光秀丽的山峰,它如一道自然形成的石屏,横连城之后,故名为“石屏山”。石屏山上林木葱茏,山花烂漫,百鸟竞唱,景色十分迷人。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山巅,建有一座宏伟的藏传佛教寺院——跶寺。跶寺历史悠久,是甘青边境的名寺之一。据清代该寺的藏文寺志记载,唐朝时,印度高僧班智达及500僧众,赴中原五台山时,停留在此地,在这里建立了佛教寺院。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西藏萨迦派教主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今武威)途中,看到石屏山的自然景色可与五台山相媲美,就在山上创建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妙喜禅院,在殿
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工程跨越甘青两省四市六县(区),穿越崇山峻岭,工程艰巨、施工条件复杂、规模宏伟、投资巨大、效益显著。全部工程包括渠首引水枢纽,总干渠,东一、二干渠、电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9条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干支渠长达1000多公里,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工程建筑物繁多,以隧洞群为主要特征,分干渠以上主体工程有隧洞142座,隧洞总长135.58公里,倒虹吸3座,长1.75公里,渡槽44座,长11.75公里,支渠以上共有各类建筑物4500
长城烽燧遗址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燃烟举火和放炮的数目,根据来敌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线数小时便知敌情消息。皋兰县地处黄河北岸,历史上为金城外围屏障,县境内烽燧遗址较多,且纵横交错,大同小异,目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明代。皋兰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带,黄土夯筑,呈覆钵形,周围并挖有防御性壕沟。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