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石家庄必去景点景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正定隆兴寺、赵州桥、伏羲台、正定赵云庙、井陉朝阳寺、井陉段家楼景区、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虚云禅寺、开化寺塔、井陉旧城城墙、甄氏墓群、古宋城址、台西遗址、万寿寺塔林、赵县大观圣作之碑、井陉窑遗址、中山古城遗址、无极县城隍庙、正定梁氏宗祠,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党中央的派遣,挺进五台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
正定隆兴寺
正定隆兴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隆兴寺隆兴寺位于距离石家庄15公里的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始建于隋朝,时称“龙藏寺”,唐朝改名为"龙兴寺",至宋朝时落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之后历经多次修葺,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规制日益完善,达到鼎盛时期。隆兴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隆兴寺占地面积为85200平方米,坐北面南,建国后,多次拨款修葺,仍按三路建制,正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赵州桥
赵州桥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伏羲台
伏羲台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台位于新乐市北郊2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东,吴家庄村北,地处东经114°43′40″,北纬38°23′30″,海拔103.5米~51.8米。遗址范围以伏羲台为中心,东至同义庄以西,南至岗头村以北,西至黄家庄以东,北至中同村以南。遗址总面积1600万平方米。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总高度9.206米。最底层的第一层台高2.898米,南北长102.58米,东西宽87.42米;第二层台高2.118米,南北长89.43米,东西宽64.6米;最上边的第三层台高4.19米,南北长53.68米,东西最宽处23.8米,最窄处17.9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
正定赵云庙
正定赵云庙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云庙位于正定县县城内,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赵云庙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是胆。世称赵云常胜将军。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井陉朝阳寺
井陉朝阳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朝阳寺位于井陉县北正乡东南正村,西邻微矿工路,交通便利,2001年6月1日被井陉县民政局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据寺内碑文记载,朝阳寺先后于明朝嘉靖年及清朝嘉庆年间进行过重修。但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寺内殿宇损坏严重,佛容失色、僧僚短缺,景况凋零。自1997年以来寺内各殿均已多次重修,如今朝阳寺建筑总面积现为635.66平方米,朝阳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重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道光十年重修。1999年4月再次大修,2006年5月重建,现建筑面200平方米,殿内正面3尊铜铸佛像,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均高3.6米。铸铜护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
井陉段家楼景区
井陉段家楼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家楼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南部凤山镇马西沟,由中国十大军阀之首、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巨资兴建,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德式建筑群,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家楼景区由段家楼、段家私人园林、段家地道及正丰矿遗存的井下巷道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景区现存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总理办公大楼、小姐楼、公子楼、小偏楼、高级职员住宅、煤师院等。这些建筑设计科学合理、做工精细、结构巧妙,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西洋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珍品,加之建筑物周围古柏参天,花坛、绿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在河北省平山县境内,距省会石家庄80公里,此处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建国前中共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一系列战役在此运筹和指挥,毛泽东的几十篇光辉著作在此诞生,它是当年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地。1948年9月,中共中央曾在此召开九月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还在此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77年建立的西柏坡纪念馆由中共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虚云禅寺
虚云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虚云禅寺,位于石家庄郊区于底村北,其前身是重胜寺,该寺建于后周,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对其复修,令古刹面貌焕然一新。虚云禅寺山门里,弥勒笑佛中间坐,四大金刚立于两旁。笑佛背后为着金甲的韦驮菩萨。大雄宝殿前为13米宽、24米长的纪念堂,经堂正门与天王殿后门相对,门口上方有浮雕一幅,刻画着佛教的象征物0。大殿内礼释迦牟尼,端坐于中央莲坐之上,左右有迦叶和队难护持,左有观世音像,右有阿弥陀佛,东边还塑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现为比丘尼道场,内住比丘尼近10名。原来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端坐于中央莲坐之上,左右有迦叶和阿难护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
开化寺塔
开化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寺位于元氏县城内西南隅。原有寺内建筑大多已毁圯,现仅存砖塔一座。民国二十年编修的《元氏县志》记载:“是塔建于元魏时代,寺旧有塔二,故号曰双塔,明成化年间修葺。唐时称为开化寺,现仍之,剩下塔之一座”。开化寺塔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建在用砖垒砌的约7平方米的台基上。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九级,通高23米。第一层较高,台基以上起仰莲塔座,仰莲之上在八角体塔身的各面,用砖雕砌假门假窗,假门均为券门,双门紧闭,门上雕以花饰。第一层之上各层,均仿木结构,用砖雕砌斗拱,承托出檐。每层除转角斗拱外,每面中间有补间斗拱一组,每层共有斗拱16组。各层出檐之间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
井陉旧城城墙
井陉旧城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有“簸箕城”之称。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称。唐代设天长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明初,据载县城周三里二十步,高三文五。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城被河水冲坏,后以石砌南城。隆庆六年(1572年)大雨,雉堞崩毁,改砌石城,并在南门处设瓮城。后多次维修。现除城楼外,保存尚完整。有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东门外有清筑东关大桥跨于绵河。东南角外突出一段,有一门,称“小南门”,乃为防备湍急水流而设。2013年5月,井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
甄氏墓群
甄氏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东汉至北朝甄氏墓群,位于无极县县城西12.5公里处史村西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甄氏墓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河北一带的名门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1957年地面存土坟丘26个,历经平整造田,今存6个。1957年,农民取土时挖出东汉后期甄谦墓和北魏时甄凯墓,出土铜器、青瓷器、彩绘陶俑等文物上百件,主要有象征侍从奴仆的陶俑、石俑以及陶楼、陶壶、陶罐、陶鸡、陶鸭,还有罕见的铜镜、车马器、玉带钩等物。各种器具制作精巧,栩栩如生。出土之石砌拱门(石门)、甄谦买地券和甄凯墓志,对研究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
古宋城址
古宋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子县,战国时越邑,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栗腹伐赵,王自将仿军随军至宋子。公元前228年被秦占领,始为宋子县。《剌客传》“秦灭燕,高渐离匿作于宋子,”即此。西汉初,刘邦封许瘈为宋子侯,宋子县升为候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废国复县,属巨鹿郡;王莽时,宋子县短时称为宜子,后汉废;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复置宋子县,仍属巨鹿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又废;隋文帝开皇初(公元581年)又置宋子县,属赵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宋子城遗址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部,距赵县18公里的韩村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台西遗址
台西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蒿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遗址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西台”和“北台”现存文化层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北台”在“南台”北边约4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高6~7米。两端高,中间低,呈马鞍形。从“北台”北侧断崖上看,上层(除去顶层)属战国至汉代文化层,下层至底部全为商代文化遗存。“西台”在台西村东北约260米处,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高6米。周围商代文化层分布亦相当广泛,向南延伸到台西村东北路边,向西达故城道旁,长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
万寿寺塔林
万寿寺塔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寺塔林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西麓。万寿寺塔林占地约66670平方米,原有万寿寺高僧墓塔23座,现存2群13座。其中2号墓塔为唐天寿太子(法号圆泽)墓塔,故又称唐太子墓塔群。太子墓塔塔身通高6.5米,底周8米,八角形,塔身正面有拱券门,其余各面有方形方格直棂盲窗2个,檐下为四铺作单挠斗拱,檐上为仰莲葫芦塔刹,显得浑厚稳健。除1、2号塔为唐、五代所建外,其余为宋、元、明、清建筑.。2006万寿寺塔林作为五代至清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赵县大观圣作之碑
赵县大观圣作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内,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该碑青石质,首身一体,碑身高大,刻工精致,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椭圆形碑首。碑额雕七龙蟠顶,左右各三龙,龙头向下并列于碑侧,龙身向上翻卷、缠绕、穿插;另有一龙头部出额阴正中,两前腿环抱两侧的龙腿,两后腿出额阳,两爪环抱火珠;从碑阳看碑额仅见双龙。额中阴刻大观圣作之碑6个楷书大字。碑身四周浅刻两方连续卷龙缠枝牡丹图案。碑文阴刻,正文20行1013字,说明3行76个字,落款4行169字,共计1258字,现残缺69字。龟趺座。碑身上部有断裂。大观圣作之碑是宋徽宗大观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井陉窑遗址
井陉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它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直至元、明、清共约1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井陉窑是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河北省四大窑之一,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工作者经过10年的考古调查,已经发现并确定了10处窑区遗址,其中河东坡区、冯家沟区的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而城关窑址时代跨度大,内涵丰富,最为重要。井陉窑生产的瓷器釉色、装饰、品种丰富多彩。釉色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天目釉、黄釉、清花釉及三彩器。品种以盘碗为主,另也有瓷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
中山古城遗址
中山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北岸。中山古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兴建的都城遗址。中山国是中国春秋末年由鲜虞人建立的一个小国,战国初年逐渐强盛起来,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和燕、韩、宋等国同时称王,凡三十年,自武公始立至赵、燕、齐三国灭中山国,历时120年。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中山古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探明了城址的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二城,东城是宫殿区和手工业作坊区,西城北部和西城外为王陵区,南部为居民区。在王陵区内发掘出两座大型的陵墓,两墓东西排列,西侧的1号墓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无极县城隍庙
无极县城隍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极县城隍庙座落于县城中心路中段。占地6.5亩。为金元时期建筑。以建筑雄伟而著名。据《无极县志》记载《无极城隍庙建于元皇庆元年(1321)。明成化三年(1467)。清嘉庆二十三年(1544)、民国九年(1920)多次修缮和重修。在古代,城隍庙是提供城隍的地方。城隍是守护神。是处理阴曹地肤诸事宜的地方神市。因此。古代便有祭祀城隍的习俗。使人们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以维护封建秩序。旧时的城隍庙。门前竖三丈高的大旗杆,两旁分列四通高大的石碑,门口两旁还有两个马童牵着高头大马。走进大门是雄伟的高台戏楼,人们可以观赏戏曲名角的精彩表演。也可以在前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
正定梁氏宗祠
正定梁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1大街东侧,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六世而大显,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人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与兄梁清宽,堂弟梁清远同列“九卿”时称“三梁”,可以说梁氏家族数代为官,“一堂荣五代”,官位显赫,盛极一时。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单檐,硬山五脊,青瓦盖顶式建筑,正面五间均置六抹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