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古镇镇沙溪镇坦洲镇港口镇三角镇横栏镇南头镇阜沙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大涌镇神湾镇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中山必去景点景区,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古镇镇沙溪镇坦洲镇港口镇三角镇横栏镇南头镇阜沙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大涌镇神湾镇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孙中山故里旅游区、陆皓东坟场、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烟洲书院、何竣岗墓、孙寿屏墓、孙达成墓、浦江世泽坊、三仙娘山炮台遗址、水洲山炮台遗址、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安堂林氏宗祠、双美桥、思豪大酒店旧址、程君海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长洲黄氏大宗祠、日东祠、古鹤乐善好施坊、何述铉墓,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古镇镇沙溪镇坦洲镇港口镇三角镇横栏镇南头镇阜沙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大涌镇神湾镇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旅游区总面积达3.15平方公里,包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古村、中山城、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犁头尖山五个核心景区,全方位呈现了孙中山的出生和成长环境、革命活动及相关历史遗迹。为提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整体水平,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共投入3.5亿元对兰溪河进行整治和旅游公共设施的建设,目前包括翠亨大道两侧的整饰、停车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中山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景区创5A工作已通过了初检,“国检”有望在10月底到11月初期间进行。景区除了有设施的改造之外,还将打造服务景区

广东省中山市
陆皓东坟场
陆皓东坟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墓又称陆皓东坟场,位于翠亨村犁头尖山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地约350平方米,建于1937年,坟场前建有二柱一间通天式花岗石牌坊一座,墓地有花岗石雕陆皓东立像,器座上有烈士生平铭文。孙中山先生称他为:“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陆皓东坟场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陆皓东(1868~1895,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清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翠亨村人。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陆皓东是独子,9岁时,父亲病逝。陆皓东是孙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太平社区西山公园内,建于1927年。此碑是为纪念在1916年讨伐龙济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由华侨捐建的,故又称“讨龙纪念碑”。现由主碑、石碑记和照壁组成,总面积约36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正中用篆书阴刻碑名,两边用楷书阴刻烈士姓名。碑两旁建有巴洛克风格的护墙,后方有一石碑记,前方有一照壁,上镶嵌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石刻。该纪念碑是中山市现存的唯一一个反映1916年讨伐龙济光斗争的纪念建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中山县殉国

广东省中山市
烟洲书院
烟洲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洲书院位于西区长洲村,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乡绅黄虞臣等创建。该书院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面积540平方米。硬山式顶建筑,前进和后进为砖木结构,二进为抬梁式木结构。前进二进间天井中间有廊,中座后座间天井两边有廊,均为卷棚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院先后改名为“烟洲高等”、“初等”、“两等”、“第一简易小学”等学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工农革命军和抗先队等共产党人曾在此进行办识字班、学习班等活动。现为烟洲小学。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何竣岗墓
何竣岗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竣岗墓位于中山板芙镇虎爪村鹿鸣岭。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板芙镇:板芙镇位于中山市南部,珠江支流西江东侧,面积81.31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33万人,非户籍人口6.17万人,旅居海外华侨6000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2006年,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建设和谐板芙。实现生产总值27.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5.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7%和21.72%。【经济……板芙镇详细信息++

广东省中山市
孙寿屏墓
孙寿屏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寿屏(1854-1915),即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其墓葬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犁头尖山腰(今中山纪念中学寿屏公园内),坐北向南,封土堆前以花岗石筑砌半月形。墓室宽阔,分四级上,碑额雕刻日光流云,以富、贵、寿三字衬托。墓碑刻写:“十八世祖考寿屏孙公之墓”,上款:“亥山已向室宿十七度丁亥分金江西兴国杨柳桥授男其邦订”。下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清明日孙满、乾立”。于墓碑左右石刻对联:“马鬣崇封思祖德,虎头毓秀表元勋”。于墓前竖立一块约2.5米高、1.2米宽,以黑花岗石镶刻的墓表。2000年1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孙达成墓
孙达成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达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孙达成墓坐落翠亨村犁头尖山脚,依山势构筑,向东南坐西北,封土堆呈椭圆形。护圈4.5米,墓圈直径2米,墓坪呈半月形,长3.5米,宽5.5米。以花岗石条环绕,墓室竖碑石,高60厘米,宽35厘米。碑文为“显十七世祖考达成孙公之墓”,民国15年(1926年)仲秋吉日立石。碑额刻流云拱日,福、禄、寿,两侧附碑联,联额有蝙蝠图案。上联:效灵环五桂,下联:耀彩应三台。墓首左右有镇墓狮一对。2000年11月,被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孙达成(1813-188

广东省中山市
浦江世泽坊
浦江世泽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江世泽”坊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濠头村,建于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据义门郑氏家谱记载:“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邑侯虞国镇赠坊。曰:‘浦江世泽’,‘昭世褒崇‘。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重修。”该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以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嵌抱鼓石。牌坊横匾原字样曾用水泥覆盖,改为"中山县濠头中学",后得复原。是中山市最早的牌坊建筑。现保存完整。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嵌抱鼓石。牌坊横匾原字样曾用水泥覆盖,改为"中山县濠头中学

广东省中山市
三仙娘山炮台遗址
三仙娘山炮台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仙娘山炮台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边村三仙娘山的南坡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炮台西北面与水洲山炮台遥遥相对,东北是中山港,北面是中山港公路。炮台平面呈半圆形,南面入口处有五间室作驻兵用,北面有12个炮位,原有铁炮三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墙高4米,厚1.15米。现基本保存完好。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水洲山炮台遗址
水洲山炮台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洲山炮台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沙边村的水洲山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水洲山高24.71米,全山面积约8000平方米。清代期间水洲山四周全是水道,后为冲积农田,现正准备开发建厂。炮台偏东北可见中山港,东面是中山港公路,西南面可见中山城区。炮台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圆形,正中设有三间室作驻兵用,四周共有十三个炮位,原有铁炮五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土墙高4米,厚0.9米。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
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山村古石径位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鳌山村,建于明代,由鳌山村码头遗址石台阶(上36级)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顺坡而下(下36级),最后到“北约通津”牌坊前,故称三十六级。全长约400米,宽约1.1米。古石径由三列花岗岩条石并排铺砌而成,有部分为横铺的红砂岩或花岗岩条石。部分石面凿有榄形条纹以防滑。这条古石径是当时村民到黄圃墟的必经之路,故有“过岗”之说。该石径是中山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石板路之一。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鳌山村:鳌山村是黄圃五大村之一,位于黄圃镇东北郊,东连吴栏村,南接黄圃水道与新沙村、

广东省中山市
安堂林氏宗祠
安堂林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社区双桂大街86号对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该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带左右偏房,面阔19米,进深48米,建筑面积约940平方米。硬山顶,龙舟脊,素胎瓦当。花鸟木雕檐板,山墙内部为蚝壳砌成。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架,前设三步廊。廊下为木雕漆金花卉、鸟兽梁架,柁橔上雕龙云图案。次间设塾台,门前有石台阶及石狮两对。中堂为“双桂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内设神龛,挂祖先画像。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

广东省中山市
双美桥
双美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美桥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北街新市社区,建于明代洪武元年,由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冲突所建。该桥为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现该桥保存尚好。双美桥原是横跨水色匝,南连永宁北村北街,东接蓝田大街的主要交通枢纽,随着经济发展,其功能逐渐被距10多米之远的一座平坦开阔的水泥隐桥替代。桥为南北走向,南有8级步级,北有10级步级。东面上方石刻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修”,下方石刻为“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西面石刻为“道光贰拾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约15米长的水

广东省中山市
思豪大酒店旧址
思豪大酒店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豪大酒店位于孙文西路150号,所在地原为“香山银行”旧址。香山银行大楼最初建于民国13年(1924年),是澳洲归侨郭四泉回乡开办的私营银行。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南洋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香山银行开办后如昙花一现,两三载就结束了业务,大楼后由其他商号租用。抗战期间,遭受日寇轰炸而成颓墙瓦砾。抗日战争后,县商会会长李德联回邑复员,先购此地,迅即兴建五层楼酒店,取名为思豪大酒店,成为当时石岐最豪华的酒和石岐的标志性建筑。

广东省中山市
程君海故居
程君海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君海故居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大塘巷。建于清代,四间两进,砖木结构,面积约310平方米。正厅两边共有五房一厨房,有天井、前厅。前厅门官位为精美砖雕。正厅建有镶金箔神龛。天井及偏厢采用木雕金箔吊屏。正门门额上,悬挂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时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书的楷体蓝底金字“师傅遗居”木匾。匾长2.8米、宽0.86米。正厅堂上挂着程君海和夫人的遗像。建筑物保存尚好,室内尚存木雕睡床、大柜、酸枝台椅等清代家具。程君海(1860—1932年),原名荫光,号君海,世称君海先生。香山县(现中山市)人。孙中山少时业师,对孙中山灌输革命思想,促使孙

广东省中山市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镇槟榔村。原为古氏宗祠,由乡绅古腾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祠为硬山顶,三间两进布局,面积1602平方米。头进为砖木结构,两边有偏殿,天井两边有廊,后进为抬梁式木构架。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迁来此地。1944年10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和省军政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有珠江地区指挥部、粤中、西江、珠江二个特委领导参加的干部会议,筹备成立珠江纵队。1945年1月15日,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公开宣布成立,并

广东省中山市
长洲黄氏大宗祠
长洲黄氏大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黄氏大宗祠位于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均有重修。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布局,中、后座置有左右厢房,其规模布局颇大,面积16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前檐园盘形坐斗,上置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顶,用蚝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槅扇装修部份的木雕精堪,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长洲黄氏大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日东祠
日东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东祠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该祠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三进布局,面积约480平方米。建筑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构架,梁架上驼峰、瓜柱精雕细刻,斗拱和雕龙托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中座置有“叼鼠抓菩提”雕花木棚架,两旁次间有“密斯葡萄”、“瓜瓞绵绵”雕花木棚架,下设石雕栏板。后进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前进的正梁上悬挂有木刻清代皇帝圣旨“乐善好施”牌匾。该祠是中山现保存完整的祠堂建筑之一。古鹤村: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是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古村,相传古时有许多雀鸟在古鹤村山林中栖息,众多鸟类中以白鹤居多,由此得名

广东省中山市
古鹤乐善好施坊
古鹤乐善好施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善好施牌坊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四柱三间三楼,花岗岩石构筑,歇山顶,三楼均用石雕斗栱承托,高约8米,柱下镶嵌有抱鼓石。正、背面枋顶分别竖刻阳文:“圣旨”、“恩荣”,正背面枋额阳刻:“乐善好施”,上款:“五品夫人吴氏之坊”,下款:“光绪八年仲冬谷旦建”。坊匾四周均雕刻人物花卉,工艺精致。牌坊两边的护栏上,刻有李鸿章题的碑记。现坊保存完好。古鹤村: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是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古村,相传古时有许多雀鸟在古鹤村山林中栖息,众多鸟类中以白鹤居多,由此得名“古鹤”。现在的古鹤村是一条自然村,古与今

广东省中山市
何述铉墓
何述铉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述铉墓位于中山市板芙镇虎爪村之鹿鸣岭南坡,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光绪元年(1875年)两次重修。墓地依山势呈梯形分四层建筑,墓堂宽21.4米、深26米,周围均用褐色巨形石砖砌成檐墙,各层墓堂的两边墙上都饰有石雕麒麟。前面建有踏垛,都用雕有琴、棋、书、画的石板砌成台基。第四层墓堂的正面,竖着高2.05米,宽96厘米的石碑,中间刻有:“明诰赠特晋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师吏礼兵三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郡庠生峻岗翁何老先生、诰赠夫人晋阶正一品夫人何母刘太君、诰赠夫人晋阶正一品夫人何母罗太君合葬之墓”等字

广东省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