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
首页
中江县资讯
中江县特产
中江县景点
中江县学校
聚集行业
地方服务
中江县资讯
旅游景点首页
四川省
德阳市
中江县
回龙吴氏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吴氏祠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吴氏祠堂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江县,回龙吴氏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吴氏祠堂(中江县)
保护范围:东南至侧院厢房东南缘外延10米,东北至前厅东北缘外延30米,西南至正厅西南缘外延30米,西北至侧院厢房西北缘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上一篇
中江寿宁寺
上一篇
永丰邓氏碉楼
本方链接:
http://www.web258.cn/jingdian/show/i59540.html
中江县周边景点
仓山城隍庙
仓山城隍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仓山城隍庙:位于仓山镇建设路,建于清同治四年,占地面积1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6平方米,复合四合院布局。2019年,仓山城隍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戏楼屋檐滴水外缘,东至正殿屋檐滴水外缘,北至北迴楼屋檐滴水外缘,南至南厢房屋檐滴水外缘。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继光湖水利风景区
继光湖水利风景区依托继光水库、继光河、继光故居、石马湖和铜梁村等主要资源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继光湖是人民渠七期工程的一座骨干囤蓄水工程,总库容为9000余万立方米。继光水库距中江县城22公里,距德阳市64公里,距成都100公里,库尾横跨罗桂公路,对外交通便利。水库长21公里,有岔沟岔湾58条,蓄水最深43米、最浅35米。景区水资源丰富,因纪念特级英-继光而得名。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现组团分布,有聚有散、和谐统一、自然质朴。风景资源包括水库景观、河流景观、湿地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人文景观等。
中江禹王宫帝主庙
中江禹王宫帝主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帝主庙位于四川省中江县仓山镇,相邻而建,禹王宫在帝主庙北,总占地2000余平方米,现存古建筑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其中正殿为明代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观音殿及左厢房为清代建筑。帝主庙建于清雍正年间,现存牌坊式门楼、戏楼、耍楼、正殿及左右回楼,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5.12”地震中,禹王宫-帝主庙遭受重创。震灾致使古建筑屋脊垮塌,屋面塌陷、筒瓦、飞翼破损,屋瓦滑落,勾头滴水局部残损缺失,墙体出现垮塌、裂缝,木构件糟朽开裂、变形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通济文峰塔
通济文峰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通济文峰塔,又叫石桩村字库塔,位于德阳市中江县通济镇石桩村。塔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六面体砖石结构九级楼阁式塔,通高约25米保护范围:东至塔基东缘外延20米,南至塔基南缘外延20米,西至塔基西缘外延20米,北至塔基北缘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石桩村:石桩村……石桩村详细信息++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阳平关风景区
阳平关位于中江县城西7公里的凯江河畔,为古时中江的水陆通道。两岸峰岩耸能源工峙,形成小三峡风光;古代帛氏奴,蜀王程道养,清朝的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景区内的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安营扎寨的地方,鸡冠山腰的三清洞,是神奇绝世的喀斯特溶洞,洞长八里,现已开发出1500米,洞内钟乳悬挂,石笋林立,洞口由小河、田野构成的道家太极图案浑然天成。此溶洞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一体。景区内有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七代后裔落户阳平的“正气堂”遗迹;有天台寺铁骨牡丹不下山的美丽传说;有近年发掘出来的古道教中央教区的“阳平都理”之印
永丰邓氏碉楼
永丰邓氏碉楼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永丰邓氏碉楼(中江县)保护范围:东至碉楼东缘外延30米,南至碉楼南缘外延10米,西至碉楼西缘外延10米,北至碉楼北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中江文庙
中江文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亦称孔庙或圣庙,是供奉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祀殿。中江文庙座落在县城下南街,占地一公顷有余。东西宽50.2米,南:比长212.46米,臼红墙围护。由万仞宫墙,东西石坊,棂星门、天池,泮池,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藏经阁,钟鼓楼等部分构成一个结构完整、宏伟典雅,古4;1、庄严的建筑群。院内遍植柏树,株株高大的古柏挺然屹立,浓荫盖地。二三十年前,每当夕阳西下,暮霭降临时,庙内常有成百上千只乌鸦、白鹭,在晚霞余晖中鸣噪归巢,为中江县城一大奇观。中江文庙始建于何时现已无史可考。据康熙县志载:古文庙早已荒废,宋嘉定十三年(公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中江玄武观
中江玄武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县城东里许东溪河畔,有玄武山,此山有两个峰峦,望似二山,实则一体。左山蜿蜒如蛇,右山形状似龟,故有“玄武”之名,犬牙交错,六曲三起,而又紧相连接,山下东溪萦绕,风景如画。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玄武山建“乾昌寺”,又名“玄武观”。宋治乎二年(公元1065),朝廷诏天下避“玄”“武,J讳,玄武观改名大雄寺。大雄寺曾几度由佛、道两教分别管辖。玄武观殿宇宏丽,林木苍郁。前后两座大殿,加上山门,禅房,厢房和其它神龛,占地约4亩。历代有高僧或道士住持,香火不绝。山下有圣泉纹石,周围有“万柳逵龙”“三苔续脉”等名胜,四季游人不绝。唐宝应元年(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LINK
地方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