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
首页
泉港区资讯
泉港区特产
泉港区景点
泉港区学校
聚集行业
地方服务
泉港区资讯
旅游景点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泉港区
惠屿岛
惠屿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区,惠屿岛,是一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海岛小渔村,住有两百多户打渔为生的居民。岛屿四周环海,岛上巨石耸立,森林茂密,海水干净,沙滩柔软,素有“泉州的鼓浪屿”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惠屿岛魅力的景致被外界所熟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而来。
地址: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
类型:岛屿/半岛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上一篇
开闽三王祠
上一篇
樟脚村
本方链接:
http://www.web258.cn/jingdian/show/i28476.html
泉港区周边景点
惠屿岛
惠屿岛,是一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海岛小渔村,住有两百多户打渔为生的居民。岛屿四周环海,岛上巨石耸立,森林茂密,海水干净,沙滩柔软,素有“泉州的鼓浪屿”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惠屿岛魅力的景致被外界所熟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而来。地址: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类型:岛屿/半岛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中共惠安特支隐蔽点和联络站旧址
中共惠安特支隐蔽点和联络站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惠安特支稳蔽点和联络站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甘蔗园自然村出福元故居。1934年3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曹海等在甘蔗园出福元家建立隐蔽点和联络站。1936年8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曾炉被敌通缉追捕,转移到三朱村隐蔽,后转移到涂岭后头(住谢神水家)、甘蔗园(住出福元家)、南埔西龙(住林红贡家)等地隐蔽活动。不久与在惠北隐蔽的闽中特委蔡先镳接上关系,惠安特支改隶闽中特委领导并增补曾木生、陈剑秋为委员。1937年7月下旬,曾炉按照闽中工委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指示,成立抗日工作组,在涂岭的黄田、陈田、东坪、寨后、甘蔗园,南埔崙头、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红星生态园
红星生态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红星水库为中心,分布有红星会所、大型室内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水上乐园、野外拓展基地、露营地、游船码头、孔雀园、荔枝园、千年枣园、亲水栈道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类型多样、组合良好、特色鲜明、生态和经济价值极高,是一处以生态旅游、康体休闲、体育旅游、农业休闲、民俗体验、餐饮接待为主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涂岭村恒德堂。恒德堂是一座小庙。1930年9月14日夜,准备参加由中共福建省委、泉州特委、惠安县委领导发动的惠安武装暴-动-的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500余人在这里集结。惠安县北部地区(现大部属泉港区行政区域)有着较好的革命斗争基础。1927年4月,中共惠安县临委从县城撤到涂岭农村,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农民协会会员发展至1200多人,农民自卫军战士500多人。11月,农民自卫军更名为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多次击退国民党泉州“田亩捐”总局征捐部队和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围剿进攻。1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偕同学破狱而出,参加暴-动-。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仍英勇杀敌。广州暴-动-失败后,起义部队转战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关系。尔后于漳州、厦门两地,宣传、发动劳苦大众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卖,被敌逮捕,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大成古厝
大成古厝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成古厝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由萧继光兴建“大成码头”同时建设三座大厝。大成古厝由三座大厝、双护厝和厝前大石埕、砖埕组成,是集店铺、仓库、码头于一身的小城堡。大成古厝坐西朝东,背山面海,海水涨潮时距古厝前埕地面仅两三米,极便于装卸货物。大成古厝南北总长85.35米,东西总长32.13米,总面积2390.20平方米。三座大厝均为石砌基础,红砖、花岗岩砌筑外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式屋脊。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大成古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土坑村古建筑群
土坑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此次列入国保的百万大厝、施布当铺、肇元进士第、长春堂药铺、万捷十三行、绣花楼、来铺当铺、建珍大厝等与海商文化密切相关的8幢古建筑,均建立清朝中期,由当地海商刘氏家族连续修建。土坑刘氏家族起家于海耕,发展于海贸。前门为店,后门为仓,商住两用。排列交叉错落,布局规整有序。建筑装饰的内容题材和手法工艺除闽南传统做法外,还融合了西方、南洋等多种外来文化因素,与建筑整体意向和谐统一,兼具闽南传统红砖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征。2019年10月7日,土坑村古建筑群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山腰庄氏古民居
山腰庄氏古民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山腰庄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委会石桥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由山腰庄氏十五世祖庄大勋、庄大东堂兄弟,历时三年建造而成。由东座大厝、西座大厝、北座大厝及文武馆组合而成,总占地3292.6平方米。三座大厝整体坐北朝南、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工艺精美,雄伟壮观。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山腰庄氏古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埭港村:埭港村简介[行政隶属]:埭港村隶属于山腰街道办事处,位于其东南,距区政府1公里。东傍陈庄村,南临菜堂村,西接锦联村,北毗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LINK
地方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