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海南必去景点景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青海湖、贵德黄河奇石苑、贵德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穆格滩遗址、龙哇切吉滩遗址、朱乃亥遗址、群科加拉遗址、西家嘴遗址、河西文昌庙、贵南茫曲国家湿地公园、青海梗皮、千姿湖、石藏寺、唐乙亥古城遗址、斗后索古城遗址、兔儿滩遗址、宗日遗址、治黄工程了望台纪念碑亭、梨花堆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青海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多项中国之最,青海湖是国家AAAAA级国家自然景区。青海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
奇石苑全称贵德黄河奇石苑,雅号臝苑,占地50亩,历时十五年而建成,位于贵德县河西镇格尔加村。是一座巨型万年奇石和参天百年古树点缀而成的黄河流域颇具规模的奇石公园,也是青藏高原富有文化魅力的私家园林。奇石苑将奇石观赏、生活情趣、做人之道以诗石结合的艺术手法,用各具特色的三苑(臝苑、诗苑、磨苑)形式,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背景,用磅礴的黄河文化展示出了华夏文明的风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奇石苑庞大的藏石规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把贵德亲切地称作“奇石的
贵德高原休闲养生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经青海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初评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经严格评审后,评定的国家4A级景区。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有力提升贵德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扩大贵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推进贵德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进程。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它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包括阿什贡园区、黄河河谷园区、麻吾峡园区三个主园区,面积55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13.6平方公里。公园内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龙羊峡谷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极好场所,被誉为“高原小江南
穆格滩遗址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上洛哇村北穆格滩南坎沿。遗址处于穆格滩大沙漠边缘,被覆盖在细砂下,文化堆积不详,从地面散布的陶片范围看,面积约100×40米。所见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壶等残片,属卡约文化时期。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茫拉乡:茫拉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面积132平方千米。辖却旦塘、上洛哇、下洛哇、克周、都兰、未然、郭拉、土鲁、康吾羊、下江当、郭玉乎、麻克塘、拉于13个村委会。1953年设拉曲回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拉曲回族乡,1959年改设芒拉公社,1963
龙哇切吉滩遗址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吉东村北。遗址面积约300×100米,文化堆积厚20-4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崖坎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内夹有杂骨、陶片。所见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单耳罐、壶等残片,从陶器观察属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恰卜恰镇:恰卜恰镇位于县境东部,州府、县府驻地。2001年,恰卜恰乡并入恰卜恰镇。辖7个居委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9个村委会(上塔买、下塔买、次汉苏、东香卡、西香卡、西台、尕寺、加拉、索吉亥)。恰卜恰镇位于县境东部,州府、县府驻地。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
朱乃亥遗址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朱乃亥台地西。朱乃亥系沙珠玉河北岸台地,台地较为平坦。遗址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较多的杂骨、陶片。陶片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壶、瓮、罐、鬲等。属卡约文化时期,遗址所在地现仍为荒地,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珠玉乡:沙珠玉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5%,还有汉、回等民族。面积681平方千米。辖珠玉、上村、种子、耐海塔,上卡力岗、下卡力岗、曲沟、大连海、知耐亥9个村委会。1949年为都秀区辖乡,1958年并入三湖
群科加拉遗址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群科加拉村。群科加拉村坐落在青海湖滨,村西有一条小沙沟河。遗址位于沟的东岸边,面积约70×5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河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层中夹有杂骨、陶片、鱼骨,其中以鱼骨较多。陶片多较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双耳罐、无耳罐、壶等。从陶器观察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家嘴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西家嘴村一社南。遗址面积约300×20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内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河卵石。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四耳罐、瓮、鬲等残片。从陶器观察,属卡约文化上孙类型与大华中庄类型。遗址中心有清代南海殿废址,后又经过土地平整,对遗址有所破坏。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庙在贵德共有三处,一般特指河西文昌庙,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庙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庙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据朱辑五编《贵德县续志稿》记载,“距贵德城西十四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庙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资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坏,1982年,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踏上第一层平台,一座三层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建筑便是文昌庙
贵南茫曲国家湿地公园拟建的青海贵南茫曲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贵南县,总面积4825.31公顷。
梗皮,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梗皮制做的场景大体如下:大锅里放着列子、里面扑一层纱布、因为要防止漏下去、当然要放着粘米粉一起兑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锅里的水开了就用勺子把兑好的红薯粉放进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转列子、让它充分受热、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匀、等到粉皮从嫩粉色变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钟、这时候取出来、要小心列子是烫的、将粉皮放
千姿湖位于青海贵德县境内,属于黄河源流域的沼泽湖泊群湿地,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在黄河源头湿地中较为罕见。深秋季节是观赏和拍摄千姿湖景色的最佳时节,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您不一样的体会。
石藏寺石藏寺亦称“藏寺”、“什藏寺”等,藏语称“藏噶尔端珠惹卜丹林”,意为“石藏义成极坚洲”。位于县治南偏东,在今河北乡东12公里的石麻地方。由第一世藏班智达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一世藏班智达,本名丹巴嘉措(1737一1780),藏阿柔部落人,传为出生于后藏乃亥麻地方的色拉寺高僧藏格的转世,早年学经于隆务寺,后入藏到色拉寺杰巴扎仓深造,1762年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返回故乡后,在青海和硕特蒙古前首旗河南亲王旺丹多尔济帕兰木(察罕丹津之孙)的支持下,于1765年,与其弟孕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石藏寺,并设立显宗学院,采用色拉
唐乙亥古城遗址唐乙亥古城遗址位于巴沟乡上才乃亥村东北部150米的唐乙改台上。该古石头城遗址四周有十几米深的沟,西南为台地,下临悬崖,台地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按现存石头基址看,有十几座房屋建筑遗址。材料为石板,用石板砌成墙基。
斗后索古城遗址斗后索古城遗址位于县政府东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为唐汪文化遗址。1983年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兔儿滩遗址兔儿滩遗址位于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南侧,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是团结村农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队试掘后,确证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1986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遗址初名免儿滩或托勒台,是一处北高南低的大滩地。滩地东为巴沟河流入黄河口处,属黄河第一台地。团结村紧靠台地边缘。遗址面积约300×200米,北部被压在村庄之下。因雨水冲刷台地边缘而形成的数条洪沟将遗址分割为东西两区。东区为居住区,并有部分墓葬,西区未见居住遗迹,主要是葬地,又名宗日墓地。遗址地面散布有较细碎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及齐家文化陶器残片。断岩处暴露有灰尘层。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曾清理墓葬2座及残窑址1处。此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治黄工程了望台纪念碑亭北山湾黄河北岸制高点上的虎台崖治黄工程了望台纪念碑亭。宁果公路横穿而过,经黄河吊桥可直达县城,距县城2公里,辽望台现已全部绿化,杨树参天,弯柳拂地,松柏长青,梨花芬芳。春天,鸟语花香;秋季,杏果累累,怎不流连忘返?居高临下,俯瞰黄河两岸,把两岸的景色,尽收在其中,使人赏心悦目。
梨花堆雪贵德三河地区土壤肥沃,雨水充足,不但是青海小麦高产区,而且盛产瓜果,仅桃、梨系列就达五十多种,享有“梨乡”之美誉。登高远眺,只见三河一片-,楼厦村落掩映在梨白梢红的绿树丛中,春天梨花开,柳丝拂面,游客纷至沓来。朋友,当你想着春天的时候,无论那幅景象闯入你的脑海,那景象你都有可能在贵德见到,贵德县也许不是浏览青海的首选之地,但是,如果时间允许,它是绝对值得看一看的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