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城固县必去景点景区,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桔园景区、南沙湖景区、张骞纪念馆(张骞墓)、古路坝天主教堂、萧何墓、樊哙墓、许家庙遗址、野狐冢遗址、朝阳洞石窟寺、三道堰、城固宝山遗址、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宝山商代遗址、城固韩家祠堂、李固墓、地母庙、洞阳宫、五门堰、城固钟楼、堰水山庄,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城固桔园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处,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总面积约10万亩。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驰名全国的“升仙”蜜桔。景区内山清水秀,自然凤光怡人,尤其是金秋十月桔红橙黄、柑桔飘香,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城固自古出“贡桔”,有“桔乡”美誉。从上世纪90年代起,该县打绿色牌,倾力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现已建成9个万亩基地乡镇,柑桔总面积15万亩,综合产值近3亿元,成为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优质柑桔产业基地。桔园景观区在城固县桔园镇小北河村,上始小北河村的长滩河坝,下至小北河口,以之字坝为中心,方圆一公里,山水形势相耳绕抱,河山
南沙湖景区距县城15公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际路亚基地。景区群山环抱,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山水林立,万鹭栖息。有地母庙、回龙寺、湖心孤岛、柳树林等景观。进入景区,或林荫漫步,寻地母源头;或镜湖泛舟,南沙听涛,是理想的桃源仙境、天然氧吧。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有张骞遗冢、汉代石虎、双面石碑、仿汉阙楼、仿古大殿等景观。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
古路坝天主教堂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的董家营乡古路坝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现存有主教公馆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抗战时期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共设8个学系,院址设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达八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文化三大坝之一。从董家营乡入七里沟到教堂,沿途风景秀美,特
萧何墓位于城固县城东北一公里的博望镇谢家井办事处杜家漕村。萧何(?—前193年),沛人(今江苏省丰县),公元前206年随刘邦驻汉中,汉王朝建立后被拜为相国,封酂侯,谥文终侯,葬于咸阳五陵塬。传说萧何当年随刘邦来汉,在城固练兵、兴修水利,惠泽当地群众,后人为了祭奠他,修建萧何墓和萧何祠祭拜。城固萧何墓为衣冠墓,墓座西向东,墓冢呈椭圆形,长15米,宽10米,高5米。墓前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隶书“汉丞相酂侯萧公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碑高1.87米,宽0.9米,厚0.15米。右侧一通上刻楷书:“汉相国萧公讳何
樊哙墓位于城固县北十里五郎庙乡黄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樊哙墓又名樊哙台,是在平地用土垒起,圆形平顶,高20米,占地面积十亩零六分。墓前正中竖碑一通,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墓周围有大小柏树28棵,古药树(黄莲木)7棵,其中墓前一棵盘根错节,遮天蔽日,高约30米,直径0.6米,约在300年以上,十分壮观。据《水经注》载:“湑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舆地纪胜》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清《城
许家庙遗址位于城固县桔园镇许家庙村、湑水河西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平方公里,遗址东边沿湑水河有人工筑起的夯土墙,长约5公里,残高0.5--2.8米,夯层0.15-0.20米,夯窝规格及城墙宽度不详。包含物有加沙陶、灰陶、红陶、绳纹陶、砾石等,器形有罐、盆、翁、砖、瓦等。城墙以西的范围内,地面分布大量的加沙红陶、加沙灰陶、红陶、灰陶;细绳纹、粗绳纹陶;砖、瓦片等。同时,遗址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土台,从断层上可以看到底部为河卵石,上面为文化层,厚度0.1---1.2米,有些断层可以看到石灰层,部分疑是人工夯筑而成。该遗址从地面分布的
野狐冢遗址位于城固县宝山镇西庙村南约100米,原来的遗址呈锥型,高约18米,占地面积约30余亩。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人在遗址旁边修砖窑,用遗址的土制砖,使遗址缩小。现在遗址底部呈长方形,其东西长30米,南北宽26米,高约18米,从遗址的断面看该遗址是由人工夯土组成。每一层夯土后约40厘米左右,并见有圆形孔洞等。野狐冢所在的宝山共有这样土丘七个,故称七女冢,《水经注》载,湑水又东经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星,高十余丈,周廻数亩。后来当地人根据其形状大小分别称之为:塔冢、方冢、小冢、野狐冢等。201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洞石窟寺位于城固县盘龙乡团结村西北8.5公里的一个沙石质陡崖上,座南朝北,单窟,始凿于嘉庆十二年(1807)。石窟面阔15米,高8米,进深20米。石窟内建寺庙一座,面阔三间通宽11.4米,正殿面阔4.4米,高4米,上面架木板为顶;两边的偏殿各面阔3.5米。共有神像30尊。正殿有神像12尊,正中为一佛二菩萨,原头部均被盗走,现在村民在上面重新安方新佛头,通高为2.2米,宽1米,莲台高0.26米,底座高0.80米,厚0.40米。其余造像均高0.5-1米。造像均施彩绘。正殿两边墙壁上绘有十八罗汉壁画,壁画有剥落现象。西偏殿后墙是土墙;东
三道堰位于城固县沙河营镇袁家营村一组支八斗下游。东与博望镇杜家营相邻,始建年代待考证。现见该堰南北流向,堤坝呈梯形分布,长11.8米,宽7.8米,高4.9米,有石条砌筑的6层小堰坝,堰坝顶部修建有两个闸门,两侧护坡建造坚固,底部条石多层平铺,西侧用石碾子做基础。三道堰至今仍为当地村民的农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三道堰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沙河营镇:沙河营镇位于城固县城西7公里,龙沙路、108国道交汇处。辖11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人口19263,总面积26.03平方公里。有耕地1.88万亩(其中水田12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
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古路坝天主教堂):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的董家营乡古路坝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现存有主教公馆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抗日战争爆发后,西方传教士纷纷回国,国内大批高等院校迁入汉中,因古路坝天主教堂空闲,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联大工学院,共设8个学系,院址设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
宝山商代遗址宝山商代遗址,位于县城东南6公里处的宝山镇,已发掘1700多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期陶窑10余处、商代“烧烤坑”30多处、汉代坑20多处以及商代墓葬等。这里发现的陶窑设计合理,观赏和研究价值极高。遗址旁有“宝山寺”,寺内塑有五百罗汉,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韩家祠堂位于城固县原公镇西坝村,始建于明代。201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韩氏原为安徽凤阳人,明代时因军功迁到城固原公居住,修建祠堂,其子孙在此繁衍,清代时韩氏家族曾有多人考中举人和进士,其中嘉庆年间,韩氏家族中曾有人任无锡知府,先后两次被皇帝加封(圣旨现存城固县博物馆),为了牢记祖辈的功德,清嘉庆年进行了扩修,嗣后屡有修葺,总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坐北向南,为砖土木混合结构,由照壁、牌楼、大门、议事厅、献殿、祭殿等组成。祭殿面阔三间,进身一间,硬山式顶,上盖小灰瓦,为明代所建。该建筑是城固乃至陕南保存最
李固墓李固墓,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固县柳林镇肖营村南。墓冢呈覆斗形,座东向西,南北长14米,东西宽10米,高6米。墓前现存南宋、清乾隆石碑各一通,墓后有专门祭祀李固的祠庙一座,一院两厅,现存为清代建筑。每逢清明,祭拜者络绎不绝。李固墓座东向西,呈覆斗形,墓基东西长42米,南北宽23米,高6米,墓冢东西长14米、南北宽10米。墓前有碑三通:右边一通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城固县令阎苍舒立。碑高120厘米,宽64厘米,上刻隶书“汉忠臣太尉李公神道”;中间一通碑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书立。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
地母庙地母庙,位于南沙湖景区核心区,始建于东汉献帝二年(公元19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相关古建筑有“回龙寺”,大雄宝殿等。五座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琉璃绿瓦、龙缠红柱,在苍松古柏掩映下显得雄壮巍峨,金碧辉煌。历朝历代民众虔诚拜谒,香火鼎盛。清代后期信奉地母传入台湾,蜚声海内外。现存于台湾的《地母经》卷首有“光绪九年正月初九陕西汉中府城固地母庙飞鸾传经”的记载,可见此处是台湾地母教的发源地。近年来台湾、澳门等地宗教人士和旅游团体,频繁前来城固旅游观光、寻根问祖、拜谒地母圣神。
洞阳宫位于城固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老庄镇红花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洞阳宫始建时间,据《水经注》载:“汉水又左会文水,文水即门水也,出胡城(位于今城固县城西约十公里的柳林镇古城村)北山石穴中。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清《城固县志》载:“门水即今文川河,杜阳仙人宫即洞阳宫”。据此记载,可见洞阳宫始建时间是在1500多年的魏以前,可以说这是陕南有史可稽最早的道观。明朝初年,著名的云游道士张三丰,游至洞阳宫后,被这里的山光水色、庙宇殿堂、钟鼓之韵所陶醉,于是在这里修
五门堰,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偶,居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五门堰创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1984年成立五门堰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门堰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渠首五洞下500米处,设有进水龙门2孔,退水龙门4孔,可控制水量,设计科学合理,颇有四川都江堰建筑之风。干渠长8.9公里,引水量2.5立
城固钟楼位于城固县博望镇钟楼街,原城固县城东、西、南、北大街的交汇中心。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钟楼通高20米,为砖木结构,由台座与楼构成,内有陡梯可通顶层。台座为砖砌,其平面为方形,边长7.5米,高6米,下有“十”字券洞,可穿行。楼为三滴重檐亭阁式建筑。楼为木结构,平面方形。底层每面三间四柱,通面阔气5.5米;二层平面亦为方形,每面仅一间,四周绕回廊,通面阔4.2米;三层平面为六边形,每边长1.45米。屋顶为六角,攒尖盔顶,宝顶为铁铸宝珠。各层均施腰檐,老角梁下原有风铃。一、二层外檐斗共作五踩双翘
城固县城南3公里处,国家-景区,是集住宿、餐饮、游乐、观光为一体的园林建筑,景色迷人。地址:城固县城郊电话:0916-729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