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贺州必去景点景区,广西贺州市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黄姚古镇、十八水原生态景区、贺州玉石林、贺州姑婆山、南山茶海景区、梵安寺、桂花井、临贺古城、马殷庙、钱兴烈士塑像、中华石城、青龙回澜桥、龙井古民居、灵峰山、福溪古瑶寨、碧溪湖、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一洞天遗址、丹霞观、玉坡恩荣石牌坊,广西贺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境内,地处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许正因为如此,黄姚近千年的原始风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那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虽历经沧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却显得更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
十八水原生态景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北部,距离贺州市区车程约25公里,是贺州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游客在贺州常会用两天时间将这里和黄姚古镇一并游玩。十八水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以众多落差、规模很大的瀑布最为著名,是观赏瀑布的绝佳地带。游客来此可以漫步登山观景、在湖中戏水、品味自然美味,游玩内容十分丰富。十八水景区的面积不大,游客在景区内步行游览,大约2小时左右即可。景区内需要爬一座小山,不过一路都有成熟的栈道,而且山不高,所以体力要求不高,适合带老人、小孩儿前来游玩。根据位置,景区内主要分为山间的瀑布区和山下的湖区两个部分。山间的瀑布区是
贺州玉石林位于平桂区黄田镇,距市区18公里,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同在一条旅游线上;贺州石林景区面积25公顷,总游览路程约13公里,观赏景点一百余处。游于林中,如入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千百年的故事,传说令人舒坦感慨。贺州玉石林是一片十分罕见的由汉白玉石柱、石笋组成的“玉石林”,它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加上自宋朝以来1000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从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成就了“千年骆驼”、“空中走廊”、“一线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的萌诸岭南端广西贺州市境内,距市区(八步)中心仅21公里,地处香港--广州--桂林黄金旅游线中间站上,总面积8000公顷,具有峰高谷深、山势雄伟、森林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瀑飞溪潺、环境幽雅等特点,集“雄、奇、秀、幽”于一体,兼有山水型、城郊型公园之特点。据权威科研机构测定,姑婆山负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米15.6万个,姑婆山景区因此而被称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瀑布森林公园”。方圆80公里的姑婆山是天然动植物王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海拔1844
南山茶海4A级景区位于昭平县城南,距县城3公里,总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约4500亩。它以旖旎的自然风光称绝,以盛产古今名茶闻名。景区依托自身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了一个集康体运动、休闲养生、主题度假、研学体验、观光摄影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从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目前在景区可开展户外踏青、骑行、艺术照、婚纱摄影等特色旅游活动。南山茶海景区它以旖旎的自然风光称绝,以盛产古今名茶闻名。景区高处海拔约1200米,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登到高处观景平台,可俯瞰茶园,根据时节变化伴有野花、彩叶点缀,构建成的美景宛如画卷,令人流
梵安寺位于铺门中华村村公所东侧,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8~1125),由前殿、后殿和内院组成。院内靠后殿处,有一株近千年的苏铁,俗称“凤尾草”、“凤尾蕉”,其根如盘龙卧地,茎叶似硕大的孔雀开屏,青葱可爱名日“凤尾长春”,为原信都县八景之一。
桂花井位于贺街镇河西街中段,始建年代无考,明代天启年间和清代曾多次重修。井栏用整块巨型青石精镂而成,井壁用青砖砌成。井栏口有一道道沟痕,沟痕深达10~16厘米,形如狼牙,为群众提水之绳长期磨损所致。井旁有棵桂花古树,与古井相辉映,井水旱涝无溢涸,风雨水不浊,清澈甘铡,有桂花香味,故称“桂水喷香”,为贺县八步八景之一。
临贺古城位于贺街镇河西街。贺街镇从东汉至1951年的8月,一直为临贺县、临贺郡、临庆国、贺州、贺县的治所。古城建于东汉,占地510亩,唐以前为土城,五代建隍;宋通瓷以砖,并建城垛,设有东南西北四门。由于历史悠久,城内城外原建有文庙、赤帝官、都司府、万寿宫、魁星楼、文笔塔以及一批祠、寺等建筑,大部分已废,现今保存有桂花井和文笔塔。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马殷庙是为楚王马殷而修建的庙。据说,当地村民的先祖因为马殷将领平叛匪寇后带来的安定生活,人们心存感激,知恩图报,于是大兴土木,以资纪念。不料,马殷庙的诞生,竟然会成为建筑史上的传奇,也成为楚文化沿着贺州古道南传的重要历史遗迹。马殷庙坐落在福溪村的村口,为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始建的砖墙式寺庙结构,到了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改建成全木柱的大庙。清康熙十五年(1617年)重修建造。清嘉庆丙寅年(1806年)作边修葺,同治六年(1867年)扩建南北两侧穿斗式耳房,庙周围增设
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为钱兴烈士塑立的雕像。钱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922年考入协和乡(今安华乡)凤南初级小学。1926年入怀集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7年考取怀集县初级中学。1931年到广州入知用中学读高中。同年秋,转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就读,参加秘密“读书会”,后参与组织“社会主义思想小组”。1933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4年参加中山大学地下党领导组织的《时代文化》读者会,后转入广州各大学进步学生组织成立的中国青年同盟,任中山大学“中国青年同盟”的支部书记。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发动中
贺州石城距市区75千米。古建筑类人文景点。是一个有近500年历史的天然石城。石城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因其四周石山悬崖拔地而起,环抱而成天然石墙,形似城堡,全城仅南北相对有两个天然的豁口,故名石城。石城主要由两座半圆形峭壁式山峰围合而成闭合空间,城内面积50亩。东以金鸡山为屏,西以五指山为障,南有南门,北有北廓。环山南北各有一个豁口,砌石作墙,并设有门,分称南北城门,北城墙长73米,高6米,护城墙1.2米。北门为弧形,宽3米,门上是城楼,楼高5米,上有一扁额刻“北岳阁”。南门构筑与北门相似,城楼上横书“南星楼”。石城北门外,一
青龙回澜桥于广西富川县油沐乡沐笼村下花园和三园栎村之间的黄沙河上,距县城28公里。回澜桥名取自韩愈的《进学解》:“会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之即倒。”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百多年,现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国家《古建园林技术》刊物上称回澜风雨桥是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远的阁,以及本地的廊桥四种造型特点于一物的组合体,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极其独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桥。回澜桥为三孔石拱桥,石砌、券孔、砖墙、木结构,以石券桥、桥亭和楼阁三者组合而成,青龙桥为单孔
贺州龙井古民居距离市区9千米。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古村,目前仍然保留大量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的古民居群,其中包括民国三任总统顾问张廷辅故居。古民居建筑技术精湛,建筑物雕龙画凤,至今保持完整,龙井村也是本地人聚居的一个重要村落,至今仍保留着本地人的奇特生活习俗。是研究贺州本地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龙井的千年古驿道全都是用条石铺设而成,总长1000多米,现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但仍可见当年的历史足迹。居民区的龙井泉水甘甜芳香,冒出一尺多高的串串水珠还能预测天气。多棵参天古榕分布在寨中,欢腾的小凉河流经村寨
灵峰岩一称灵峰山,旧称马峰岩,是一座拨地而起的石灰孤山,位于八步镇东侧临江北岸的贺州广场内。灵峰山方园约1200平方米,高约百余米。峭壁险陡,挺拔峻秀,杂树咬岩,古朴天然。山内洞怪石厅,岩洞四通八达,洞底与地下河相连,岩顶钟乳倒悬,洞中有古生物化石、名人题咏的摩岩石刻。山脚北面的一个岩洞,高约8米,宽5米,深不可测。此洞可容数百人。古代邑人王赞斌曾手书"灵峰岩"三字于洞口石壁上,至今清晰如新。岩前有一平台,台下一片平整的开阔地,如今已绿树成荫。从南坡凿壁劈有迂回曲折的登山石级路,且有铁枝扶手,游人可沿石级路直达山顶。山顶有新石器时代的
富川福溪村景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距富川县城40千米,距贺州市100千米。富川福溪村景区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诸多的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有雕梁画栋的宗族门楼十三座,有古香古色的及古代民古宅一批。在门楼祠宇,民居庙堂之中,分别陈设有以莲、菊、梅、兰等清新高洁之雅的字画装饰;有以福禄金元,佛祖神公为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有以云鹊、竹松、龙凤为彩绘的梁檐斗拱;有以“功德石”、“焚纸炉”
在700里贺江的上游,有一片水天相连的湖水,它就是龟石水库,龟石水库1961年开始蓄水,最大库容6亿立方米,是广西六大水库之一。它汇集了贺江源头无数条小溪的水,水色澄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内陆湖,故称碧溪湖。碧溪湖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大部分水深二三十米,无风的日子,水浪也有半米高。它像人体里的一张肺一样净化着大自然,沿途和岸边看不到任何垃圾,水质澄碧得像山冲的溪水一样透明。现在,贺州市城区喝的就是碧溪湖的水。碧溪湖蓄水至今,40多年来,从未泄空过,深水里的鱼王可能已成群结队了。碧溪湖捕获到最大的一条鱼,重量是64公斤,一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是广西10个生态博物馆加一个民族博物馆“10+1”工程中的一项民族文化保护工程,也是中国首座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投资180万元,它由工作站、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保护区四个部门组成,其中工作站、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保护区由白花村和仁冲村组成。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独有的建筑形式,馆区内有大大小小的客家围屋近600间,主要是府第式、锁头屋和围龙屋三种形式。在展示区摆放有客家人-或生产用具以及客家人的-习俗展览,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是一个全方位了解客家文化的生态博
一洞天遗址一洞天遗址,位于英家镇英家街东牛王爷山南麓,为石灰岩洞穴,洞口东南向,距山脚地面约7米,洞口宽10余米,高3米,洞深50余米,分内外两进,文化堆积层主要在外洞,呈灰褐色,胶结坚硬,经普查,及堆集层发掘有螺蚌壳、兽骨、烧土、石器、陶片等遗物,在洞中采集有磨制鹿角矛、骨珠、打制砥石片、绳纹夹吵陶片和鹿牙、兽骨等化石。是一处比较明显完整的新石器人类遗址。
丹霞观丹霞观又名天师观,位于公安镇塘贝村白云山麓,始建于汉永寿元年(155年),传说为张道陵炼丹之所,历代屡毁屡建。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丹霞观,后又在观侧及观前相续建起“益公祠”及戏台,1958年均被毁,1986年当地群众集资在原地重建丹霞观及戏台,丹霞观依山傍水,座西向东,两进三间,宽11.7米,进深23.3米,高12米,砖木石结构,观进内有供奉神灵的殿堂,斋醮祈祷的坛台和讲经诵经三室组成,天井两侧有望楼台榭,殿堂供奉张天师神像11尊。观四周群峰环抱,山环水绕,树木荫翳,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清光绪十六年修的《富川县志》记载:张道陵字辅
玉坡恩荣石牌坊玉坡恩荣石牌坊,位于燕塘乡玉坡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廖世德(号枣林)为纪其祖廖肃而建。占10.4平方米,宽6.2它米,通高6,9米,四柱三间五楼庑殿顶青石牌坊,榫卯结构,柱立于石基座上,前后均抱鼓石,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镂雕石狮。明间正楼庑殿顶正脊两端饰反尾上翘鱼形鸱吻,正中为宝葫芦顶,四斗拱间为透雕花窗。横枋下正中额枋竖刻楷书“恩荣”二字,花抬枋及枋间石板枋浮雕双龙戏珠、双狮戏球、骑马出行图,卷草纹或镑刻文字,刻工精致。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