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旅游景点景区好玩必去地方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龙川县必去景点景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龙川霍山风景区、佗城景区、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龙川考棚、胜利村塔、南越王庙、龙川学宫、正相塔、坑仔里遗址、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旧址、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龙川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第二次东征左路军指挥所旧址、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黄居仁纪念室、黄居仁故居、黄克故居,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龙川霍山风景区
龙川霍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霍山风景区位于龙川县内中部,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佗城景区
佗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佗城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龙川县城,又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民国30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教育会通过改名为佗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南平百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设县治于今佗城。自秦代至民国,佗城都为龙川县治所,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路)治所。佗城历经2000余年沧桑,曾为粤东北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古城初为土筑,方形,城东至老城街,城南至县前街,城西至城东,城北至北角塘,城垣周长约800米。据原《龙川县专》载:“宋熙宁年间(1068——1077)龙川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
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是国家级AA旅游区,距龙川县1公里,-茫茫,山泉潺潺,风光如画,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景观迷人。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是访古觅幽的好去处。每天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位诗人盛赞水坑曰:“绿色生态水坑游,森苍林莽清泉流;天外来客卫星罩,希世珍宝仅此有;空气罐装可出口,鸟语花香景清幽;移步换景画中行,到此一游增益寿。”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和独立的创意,开发建设成为颇受人们钟爱的游乐休闲圣地,被誉为城市人的“世外桃源”。进入水坑,就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使您变得年轻,忘却了烦恼。景区内青山滴翠,一片绿海,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回龙镇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旧址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旧址内,陈列了古柏同志铜像和《古柏同志讲课场景图》、“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两块石刻,悬挂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帜大塘红》、《山歌唱红“五兴龙”》、《建章立制廉为公》、《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央关怀记心中》、《苏区革命建奇功》和《苏区精神世代颂》共计16块展板、2.3万多字、30多幅图片。通过上述展板,图文并茂地重点再现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重点介绍毛泽东、彭德怀、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龙川考棚
龙川考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胜利村塔
胜利村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新塔,也称胜利村塔,位于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矗立在一个小山坡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新塔建设于明天启二年(1622)。为八角七级楼阁式,青砖砌成,每层有重檐,且设塔门。塔身底部有一面有一个大洞,可能是坍塌所至。塔身内部有两层,内层为空心直筒式,可能原有木构,顶部看到一些残存木料,摇摇欲坠;外层和内层之间设有螺旋式砖砌阶梯,可通到塔顶,但破坏严重。龙川新塔先後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河源龙川新塔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南越王庙
南越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南越王庙在龙川县佗城中山街。何时建庙史书无载。庙内原有明崇祯八年(1635年)碑,因该碑早已被毁,无法查考。《龙川县志》载:“南越王庙在县署右本平冠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臧琮重修,以前座祀越王,后座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胡一鸿改建大殿三楹,中塑越王像”。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现在面积352平方米,面阔3间12米、进深24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庙内后殿出一跳插栱挑檐,无补间铺作。此上为佛殿,两侧室分别为经堂、斋室、客堂等。殿内大小佛像早已被毁坏。门额镌石曰“南越王庙”4个阴文楷书。在后殿右侧墙上镶有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四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叠出跳,梁柱上有凤、鸟、鱼、龙各式漆金雕刻,显得古朴大方。清嘉庆元年(1796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正殿门棂上。正面有卷棚式通廊,从通廊石柱造型、梁架结构以及雕刻手法等各方面来看,显然是清代风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正相塔
正相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宋龙川正相塔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塔西村小山丘上。本地人称“老塔”。因塔下古寺称“正相寺”,故以寺名名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邑人徐琛偶拾塔的坠砖一块,砖上印有“开元三年”四个字,故又名为“开元塔”。传说是神仙一夜建成,因而又称“仙塔”。据砖铭推断该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此塔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2米。塔阶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塔身以砖砌出倚柱、角柱、阑额、斗拱等,以菱角牙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砌成,黄泥浆粘合。各层收分做法不明显。1959年、1980年和1985年分别进行过修葺。1962年7月广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坑仔里遗址
坑仔里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坑子仔里遗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南坑子里山。年代为商时期。1956年发现。其后多次复查。文化层厚0.6米。出土较多陶器和石器。陶器有折肩凹底罐、浅盘细把豆、杯、圈足鸡形壶、纺轮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曲折纹、双线方格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镞、戈、环等。据考察,部分遗物似为墓葬所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佗城镇:佗城镇位于龙川县最南端,至今有2221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来是龙川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重镇。全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3218人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旧址
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旧址

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旧址位于龙川县铁场镇铁场小学。1923年6月17日,广-会主义青年团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在广州成立,时于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就读的龙川青年黄居仁,在同为东江籍进步学生阮啸仙、刘尔崧等人的介绍下加入广东新学生社并成为该社骨干。是年暑假,黄居仁趁返乡之机,携带革命报刊,在家乡积极宣传新学生社反帝爱国宗旨,宣讲广州青年学生反帝-情况,组织铁场镇罗裕文、黄其鹏等一批知识青年学生学习革命理论,接受马克思主义。经一番宣传发动后,黄居仁在铁场中心小学成立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支社的成立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龙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朱家祠。1926年5月中旬,龙川县农民协会成立后。为适应农会斗争需要,6月初在县城朱家祠成立县农民自卫军总队,以保卫县城各革命团体,保护“二五”减租的顺利进行。广州农讲所毕业的龙川籍学员黄自强任总队长,队员由各区、乡农协选调80余名青年农民组成,后发展到400余人。经培训后的县农军总队,分赴各区乡为组织农民武装斗争打下基础,为保卫农会政权和维护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县农军总队队部设在县城朱家祠。该宗祠建于清代,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今基本保存完好。201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龙川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龙川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农-动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学员一半来自龙川各区乡选送,另一半为兴宁、河源、和平三县学员。县农讲所学员均自费,吃住在客栈,每日三课两操在所内进行,还兼有阅览室供学员阅读进步书刊。农讲所原定学员4个月毕业,后因蒋介石发动政变,提前结业,回到各自区域开展农运。县农讲所旧址设于县城郑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第二次东征左路军指挥所旧址
第二次东征左路军指挥所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1925至1927年,澎湃曾两驻福建会馆。1925年秋,陈炯明下辖的海丰县县长逮捕农会干部多人。澎湃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与何长工、林务农等人前往老隆陈炯明司令部谈判营救海陆丰农会干部。福建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寨。1928年春,龙川县早期共产党人、广州“农讲所”第二期学员、四甲青年黄克,在参加广州起义后奉广东省委之命回乡组织革命斗争。黄克回到龙川后,改选了龙川特支,任龙川特支书记。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下设财政、宣传、农运、军事等4个部。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陈济平等人为政府执行委员,黄克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挂军长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川县老隆镇铁场坑。龙川地处东、韩江上游,革命斗争历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时期,龙川邑人受“五四”--影响,为寻求革命真理,或远洋勤工俭学,或在穗参加“宣讲员养成所”学习,学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1925年,随二次东征抵龙川的共产党人黄觉群等人,在家乡建立了党组织,成立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共青团等革命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党组织奉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展系列的工农武装斗争,领导苏区军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派麦文到龙川重建党组织,在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黄居仁纪念室
黄居仁纪念室

黄居仁纪念室(下称纪念室)坐落在龙川县城革命烈士陵园山麓的龙川县博物馆内。纪念室于1984年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拨款,经龙川县政府决定,与县博物馆合署兴建。原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于1988年10月竣工。同年11月25日县委政府隆重举行“龙川县博物馆开馆暨黄居仁纪念室揭幕”典礼。黄居仁纪念室展厅内,安防有黄居仁半身铜像;四周的展橱内,展出部分当年他给团中央写的工作报告与函件等亲笔手稿(复印件);以及在当年报刊登载过的部分文章和1981年以来有关褒扬他的部分报刊和书籍等,以表对黄居仁烈士的缅怀、景仰与纪念之情。其中,在纪念室展览的《黄居仁研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黄居仁故居
黄居仁故居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居仁(1904—1928),出生在广东省龙川县铁场洋贝村,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1920年,黄居仁就读于龙川县立中学(今龙川一中)。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0党员,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0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等职。1927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0汕头市委书记。其间接应-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黄克故居
黄克故居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克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建于清代,坐东向西,二进二横,正屋上三下三布局。面宽21米,深15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黄克(1905~1928),字新发,别号新强,龙川县佗城镇四甲村人。1922年投身革命,从事青年运动。1924年被选送到广州农-动讲习所,参加第二期学员学习班,并加入中国0。毕业后任-中央农民特派员,在东江、北江从事工农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命回家乡改组0龙川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1928年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其祖屋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