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翁源县必去景点景区,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幽兰谷风景区、铁龙宫、周陂白面仙岩、梅岩、书堂石遗址、东华山风景区、八卦围、湖心坝民居群、镇溪祠古戏台、观澜书院、跃进水库、东华禅寺、文安摄影艺术馆、大袁屋围楼、光明陈氏宗祠、铁龙洞、铁石迳摩崖石刻、永初公祠、下角垄遗址、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幽兰谷风景区位于翁源县翁城镇凹头山森林公园内,是一个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度假景区。核心景区幽兰山庄面积400亩,是国内首家君子文化山庄,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注重生态、崇尚自然。幽兰谷风景区于2017年11月16日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幽兰谷(原名幽兰山庄)位于韶关翁源县翁城镇凹头山森林公园内,以梅、兰、竹、菊和茶传统文化为背景题材,打造特色餐饮休闲农庄,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度假山庄。幽兰谷现已具备接待百人就餐的餐饮区和住宿区,徽派的建筑风格总会吸引游客的青睐。2个会议
千百年来,关于“龙仙”的传说故事,其实就暗示世人:翁源境内的地名之所以冠之以龙、仙、翁的特别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民间里传说翁江之水源于龙川之流,看来不是“空穴来风”,《韶州府志》和《翁源县志》都把这传说载进去,必有一定的事实根据。随着铁龙之“龙宫”被叩开,人们开始相信千百年来的传说故事不都是虚构的。1985年,翁源县政府邀请二0九地质工程、暨南大学历史教授、省博物馆考古队、珠影摄影师及香港《大公报》记者组成一个专业探测、探险、考古、摄制等多功能小组对铁龙镇的“水龙宫”进行全面考察、录像。结果获得惊人的发现:在目前未经过任何人工挖
白面仙岩位于周坡镇西南部约五华里的藤山垌口,高数百米,壁上一块白面石数十里之外可见。岩山呈圆状,洞口挨近山顶。据县志载:藤山白面仙岩,昔有仙人炼丹于此,其丹灶遗迹至今仍存。此岩洞历来为释道两家僧人道士之居所,富丽堂皇。岩中既雕刻有十八罗汉,又塑有张飞、关公、观音娘娘的塑像。
在翁源县新江镇有个奇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梅岩,它是因为宋代进士梅鼎臣,梅佐父子俩在这里居住和在岩洞内潜心读书而得名。梅岩洞内山清水秀,当年梅鼎臣父子俩在岩洞下建有居室曰:“梅村公馆”,馆门挂有“天地同流”横匾。明代知县朱景运改题匾曰:“阅水阅人”,现公馆已废,京珠高速公路从遗址前直铺而过。梅岩洞总面积27000多平方米,洞内有河流长20多公里及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厅;洞内有石乳、石柱、石幔、石树、石花等奇异景观。据记载,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梅鼎臣与北宋工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余靖同中
“书堂石遗址”位于翁源县三华乡翁江河中心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是唐代文化遗址,筑于江中心一个小岛之上,形状极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岛上岩层重叠,山石嵯峨,书堂石室倚岩而筑,岩墙交错,浑然一体。现虽已残墙断壁,但其结构奇特,古朴天然,傲然屹立,尉为奇观。据清代《韶州府志》及清嘉庆版《翁源县志》载:晚唐时期,有一翁源人叫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
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处,总面积6.2平方公里。它由风景秀丽的东华山和历史悠久的东华寺构成。东华山属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景色迷人,风光秀丽。有雄伟挺拔的五指山,文人墨客赞叹不己的笔架山、金龟望月山、玉兔峰、狮子山、卧佛山、天王山、骆驼峰、鸡冠石等。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东华寺是东华山上著名寺庙,据韶州史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禅师航海抵粤,途经翁源,见此地境界非凡,佛光普照,山形地貌酷似印度灵鹫山,便在此地创建灵鹫寺。后于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称东华禅寺。素有“东华寺的风,南华寺的钟”之
八卦围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其环境应合客家人传统的风水观:东方有流水曰青龙,西方有大路名白虎,南方有污池曰朱雀,北方有丘陵名玄武。这四样齐备的地方,叫做四神相应之地,就十分好。怪不得,这里的人名字亦多有“龙”“虎”的。八卦围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外墙高6米,用石灰,沙,石砌成。巍峨坚固,从外到内,房屋由高到低,屋形奇特,有的如一段虹桥,有的象一把折扇,有的似半截镰刀,几乎没有一间是方的!可能是这里的每一组房屋更卦象有所对应。围中街道均铺以鹅卵石,纵横交错,扑塑迷离。大的可容两辆摩托车并行,小的小到公可容半个身位(即需
湖心坝客家围楼(含外翰第、大夫第、长安围、三门楼)位于翁源县北部翁江河畔,是粤北山区一处神奇的客家人聚居地。全村有土地面积288公顷,耕地面积146公顷,人口2207人。该村地处翁江河与江尾河两水汇合处,地势平坦,一马乎川,土肥水足。村中至今保存有明、清古代客家围楼59座,围楼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一楼连接一楼。围楼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之多。在粤北山区,如此庞大的古代畦筑群实属少见。湖心坝的客家围楼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南迁人粤沈姓二世祖(人称翁祖)永初公始建。成化年司(1465—1487),湖心坝沈氏宗旗人丁
镇溪祠古戏台位于侯公渡镇宋田新屋东侧约300米处的镇溪祠内,建于明代,曾经过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修缮。目前祠内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炉一个,清代碑刻6块。镇溪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夯土与青砖筑墙,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悬空式木结构戏台;面宽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风式前后台,中间有一小门出入,戏台两侧以及回廊有栏杆。戏台顶上绘云龙图。戏台与庙堂相对而立,中间有一块空坪,地面铺设鹅卵石。戏台与庙堂两侧的厢房设有一道半园砖劵门和圆光劵窗相对应。以厢廊连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联成一个四合院式的整体。该戏台是我县境内目前发
观澜书院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书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约1500平方米(一说1000平方米)。四进四合院布局,青砖木结构。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镌“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有三个院墀,其中之一为芸香院。因当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取名“观澜”。大桥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观澜”三间书院,每间书院约有三十名学生同时就读。观澜书院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观澜
跃进水库位于龙仙镇东南方向龙仙水支流——深渡水高山峡谷中,流域内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河流陡急,距县城15公里,集雨面积28.8平方公里,坝高53.1米,坝长125米,最大库容1894.6万立方米,七十年代初建成,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防洪、养鱼等国营中型水库。年发电量达3000多万千瓦时。
东华禅寺位于翁源县郊东北部三公里处的东华山风景区内。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由印度智药三藏禅师创建。因东华山山形地貌酷似印度灵鹫山,故取名灵鹫寺。唐龙朔元年,六祖惠能于黄梅受衣钵后于此隐修,复建灵鹫寺,改名东华禅寺,后至宝林寺(南华寺)。自此流传:先有东华,后有南华;东华证道,南华弘法。寺于唐宋鼎盛,毁于明清。东华景区风光旖旎,奇峰异石林立,有五指山、笔架山、灵鹫山、卧佛山、狮子山、骆驼山、象鼻山、玉兔峰、天王石等,或雄伟挺拔,或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使景区成为广东省颇具特色的宗教旅游胜地。公元1997年,曾于福建漳州、
文安摄影艺术馆位于我县官渡镇六里街邮政路,由涂文安先生亲自设计并出资建设,经过三年的施工,于2015年7月竣工,落成后将免费对外开放,摄影艺术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00平方米,分为三层,馆内设有展览厅、图书室、多媒体室。文安摄影艺术馆的成立,是涂文安先生心力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不懈追求新路的轨迹。他将文安摄影艺术馆落户在翁源,体现了涂文安先生的拳拳故乡情怀。
大袁屋围楼位于新江镇太坪村大袁屋自然村,坐东向西,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古楼四面群山环抱,围楼建于1803年(清嘉庆葵亥年),到清道光葵已年竣工落成,历时31年。围墙正面成直线,背面两角转圆形,围墙的前后筑有呈“品”字形的两个角楼和一个望楼。围楼的外墙以灰砂河石夯筑,墙厚0.4至0.5米,门框、门槛、门墩均以花岗岗石作料拓制而成,且门槛前各置一个直径0.4米,厚0.18米的圆形石墩。
陈氏宗祠位于翁源县周陂镇光明村雁鹰石,系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的故乡——周陂龙田城陈姓人氏为彰显其功绩和爵位而建造。此祠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后因年久失修于清代年间倒塌。民国21年(1932),本县县长陈定策和接任民选县长兼县联团团总陈步谦等人,为光宗耀祖,发动毗邻七县宗亲捐集资金,重建了这座面积约2000平方米,结构为三进五开间的中西合璧式宗祠。1938年10月,翁源县立中学从三华搬迁至此,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员受中共广东地下党组织派遣到此以教书作掩护,秘密领导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中共翁源县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中共翁源县委又
介绍铁龙洞位于翁源县铁龙镇,距京珠高速公路沙溪出口22千米,铁龙洞共有八个洞,主龙洞依一条地下河蜿蜒伸入,长1665米,总面积约10100平方米。常年流水潺潺,清流干冽,终年不息。洞中有龙潭四处,大厅堂十多个,各厅堂中景致繁多,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主龙洞有一个特别奇景---“世纪之吻”,令人陶醉。广东韶关
铁石迳摩崖石刻位于翁源县松塘镇松岗村。记载三次修筑山道: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刻文:“韶州府翁源县长安乡铁寨迳,缘首张得珛、丘福宽,题劝十方众姓舍财,命工匠肖澄开石路一条,愿祈众姓各获因缘大吉利。昔成二十二年孟冬月吉日施。”(注:明成祖朱棣皇帝最后一年,故称昔成)。刻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的刻文:“始兴县上水汪秀芳施垦,弘治三年曾琳施垦整路。”刻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刻文:“凿山通道,三华镇把总叶高助银拾两,生员叶翔凤侄叶芬银四两,生员叶一凤年(银)三两,余助银载在碑阴。万历庚寅岁缘首生员郭诏题。”均为楷书阴刻
永初公祠位于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面积609平方米,为五进四合院式建筑,硬山顶,以阴阳板瓦覆盖,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正门石匾,镌刻“长安围”三字。二进,前有门槛,后有屏风。越过二进,麻石砌结天井,两旁砌4米高照墙。三进、四进构造大体与二进相似。五进后壁中央置神台祖牌,上刻“永初公祠”四字。南塘村:翁源县南塘村位于广东省北部(粤北),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为响应韶关市《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在全市创建“50个旅游名村”,积极
下角垄遗址位于翁源县坝仔镇芙蓉龙埂岽西坡。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85~1986年发掘170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属石峡文化,出土陶器有盘鼎、釜鼎、镂孔圈足盘、釜、罐等,石器有长身锛、梯形锛、有肩有段锛,纹饰中附加堆纹很丰富。发现碳化稻谷标本。第二期以火候很高的泥质陶居多,纹饰多为方格纹,部分有戳印纹,显然已属汉代遗存。1985年翁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坝仔镇:坝仔镇位于翁源县东北部,占地面积38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7万多亩,耕地面积5.6万亩,毗邻始兴县
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翁源龙仙镇境内,总面积614.04公顷,湿地率57.05%,是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中河流和库塘复合生态系统。该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为湿地动物、野生鸟禽提供了天然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翁源县东北部,北起翁源县与连平县界,南至黄基潭水陂,东起翁源县与连平县界,西达黄基谭水陂,由滃江源头的贵东河、陂头河等几条支流与滃江上游及河道两侧部分林地等组成,总面积516.65h㎡,湿地率57.05%,项目建设总投资为8600多万元。建设目标是: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