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湘潭县必去景点景区,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彭德怀故居、周小舟故居、湘潭农博园、砚井、韶山灌区工程、彭德怀墓、王闿运墓、陈鹏年墓、古塘桥越人墓、花石坳墓、石灵桥、寺门前义渡、黎氏故居、胡安国、胡宏父子墓、湘潭齐白石故居、湘潭仙女山、花石景区、尹氏宗祠、濂溪书堂、左宗棠故居,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8岁时,彭德怀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几间茅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彭德怀自述》)彭德怀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5年至1927年,任湘军连长、营长时,交给弟弟积蓄400元。团经委会瞒着彭德怀给他二弟400元,共800银元,由胞弟彭金华与彭荣华在原屋西南30米处新建瓦房12间,占地约400平方米,取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厦。彭德怀亲撰门联
周小舟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管区星星村。1912年11月11日,周小舟诞生在这里。周小舟,原名怀求。学生时代即接受新思想,积极参加进步运动。1927年初在长沙明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毕业后调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部工作。1936年春,为了实现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4次奉命去南京,不顾个人安危,出色地完成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的任务。同年8月赴延安,任毛泽东的秘书。1937年和1938年,他又作为八路军代表和毛
座落在湘潭市西郊的泉塘子境内。由834亩面积的白鹭湖及其周边的2180亩青山组成,占地3000余亩。是一个进行农业科技交流、会议培训的科技示范基地,又是一处人们陶治情操、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为余亩。是一个进行农业科技交流、会议培训的科技示范基地,又是一处人们陶治情操、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为农业观光旅游胜地。这里是省科委“湘中片星火计划培训基地”、市科委“湘潭市科技培训中心”;是湘潭市重点旅游度假村和湘潭市树立良好对外形象的示范窗口。湘潭农博园从一九九九年五月进入实质性开发,首期工程白鹭湖度假村于2000年12月31日竣工并正式对外营运
砚井位于湘潭市湘潭县易俗河镇,年代为宋。2019年,砚井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易俗河镇:梅林桥镇、易俗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易俗河镇湘潭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置易俗镇,1993年划入易俗河和上马两乡成今境域。位于县境东北部,距湘潭市9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万。镇政府驻雪松路。107国道经此。辖烟塘、京竹、山塘、青狮、赋江、杨溪埠、樟树、河州、银塘、杉荫、金霞、赤湖、八角、青光、上马、云垅、水竹湾17个村委会和砚井、城塘、牛头岭……易俗河镇详细信息++
韶山灌区工程位于湘潭市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长沙市宁乡市,年代为1965年。2019年,韶山灌区工程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德怀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西南40公里的彭德怀故里乌石镇,是彭德怀纪念馆的一部分,当地百姓称为“虎口”之地;墓坐落于卧虎山,坐北朝南,背依巍巍乌石峰,南眺十里山川。彭德怀墓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高约5米,宽7.4米,呈菱形,墓体与墓基成76度的夹角(彭德怀于1974年11月29含冤去世,享年76岁);墓体与墓基相交底边长1.898米(彭德怀生于1898年10月24日);墓碑棱角分明;彭德怀墓的墓碑为黑色花岗岩菱形造型,墓墙为巨型花岗石砌成,墓呈菱形竖立,红色花岗石贴面,正面菱形正中上书-“彭德怀之墓”和“1898—1974”楷体字
王闿运墓位于湘潭市湘潭县杨嘉桥镇石旗村,时代为民国。2019年3月,王闿运墓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王闿运(1833—1916)清末经学家,文学家。湖南湘潭县人。字壬秋,室名湘绮楼,人称湘绮先生,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少孤,为叔父教养。9岁能文。稍长,肄业长沙城南书院。熟读经史,通《尚书》、《毛诗》、《春秋公羊传》及《庄子》、《史记》、《汉书》等。性高旷,不事营利。咸丰七年(1857),湖南补行壬子(咸丰二年)乙卯(咸丰五年)两……王闿运详细信息++杨嘉桥镇:杨嘉桥镇是湘潭县15个建制镇之一,1995年由原河口区的
陈鹏年(1663~1723),湖南湘潭人。历官浙江西安知县、江南山阳知县、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卒于任享年60岁。陈鹏年死后,清廷下诏厚葬。其墓气势肃穆,规模宏大,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米,自东向西,成对排列着石狮、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石翁仲等。立有花岗石牌楼、华表,下有御碑一座,为礼部侍郎方苞所书。还有墓庐两栋。墓上主碑书“陈恪勤公之墓”。诰命一品夫人石氏附墓右。据传,东雾山西麓所建东岑禅院及山顶的石泉精舍,都是陈鹏年少时读书的地方。墓之东西有石龙山、彭何观等景观。石龙山系宋末文人李半村隐居之地。过去有石龙寺,后改名慈
古塘桥越人墓春秋墓葬。位于湘潭县河口镇枫树村黄狗洞山头。1975年11月省博物馆考古学者发掘。墓长3.2米,宽0.8米,比例为4:1,是典型的越人墓葬特点。墓一侧有壁龛,墓底呈凹窝形。墓底正中自头至足有一浅窄的沟。随葬器物大部分放置在壁龛内,除1件陶豆外,其余全为青铜器,即鼎5件,舟1什、戈1件、镞7枚,斧l件。鼎中的一件为蹄形实足,较高,腹部一周饰变形雷纹。另一件足内侧为空槽,腹部饰雷纹和垂叶雷纹。舟口沿下一圈云纹,其器形和花纹与洛阳中州路东周早期墓所出相似,应为中原器物,从墓葬形制和随葬以青铜器为主的情况分析,该墓葬应为接受了明显
花石坳墓西周墓葬。位于湘潭县花石镇金桥村洪家峭,1965年发掘。为一长条形土坑竖穴墓,长4.5米,宽仅1.03米。随葬物只有两件铜钟,均置于墓底中间。钟身一倒一顺平放在一起,其造型与纹饰大致相同。大者重21.5公斤,小者重20公斤。钟的圆角有旋,两侧饰枚6组,每组各3枚。舞与篆间饰卷草状云纹,隧部饰云凤纹。铜钟的造型与装饰特点与陕西长安县普渡村长由墓出土铜钟相近,可见该墓葬年代可早至西周早中期,是湖南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一座西周早中期墓。
湘潭县响塘乡石灵桥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古桥,此桥全长约80米,宽约10米,高15米,全桥皆以花岗石砌块筑成。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四个,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石灵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以此推之,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石灵桥装饰美观,桥身的望柱饰有南瓜造型的石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石灵桥历史上为湘潭与宁乡、望城等处交通要道,现仍为湘潭与宁乡、长沙等县市南谷方向的重点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一
寺门前义渡位于白石镇潭口村长元组寺门前,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渡碑刻记载:清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渡,修建寺门前码头。此义渡利济行人,但因产业无多,经费不足舟楫。宣统二年(1910),-祖父马立安先生倡议捐资修复渡口,并置田产二十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友爱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对宣传善行义举,教育后人,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湖南湘潭市东南约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93号,是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下,一个不到10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长塘的黎家出生。八兄弟深受“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教家风熏陶,勤奋好学,奋发有为,成年之后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各领-,为我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实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所谓“江山形胜、人
胡安国父子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村隐山南麓仙娥山北坡一个叫仙鹅孵蛋的小山坡上。胡安国父子墓掩盖在草丛中。墓碑联曰:“秉春秋大笔;葬天下隐山。”左碑文“闽江生出到湖南,学问渊源不等闲。秉笔大书千载史,春秋留给后人看。”右碑文:“放学三相恋地形,碧泉驻迹讲诗文。潭州开派枝枝秀,留得声名到此今。”中碑刻:“始祖胡公安国老大人之墓、母刘氏夫人、二世祖五峰公附墓、?涌田八大房子孙同立、公元一九八一年辛酉岁仲秋月重建”。据清乾隆刊《湘潭县志·冢墓》载:胡文定在“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没于正寝,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文定去世之后,高
湘潭齐白石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白石乡杏花村星斗塘,此为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纪念建筑。故居坐西朝东,占地200平方米,为一栋两横各3间的土墙茅舍,清同治三年(1864)一月一日,齐白石即诞生于茅舍的南正屋。20世纪60年代,在3吉安正屋之后又添建3间,整个屋面均已换为青瓦。齐白石(1864—1957),现代画家,湘潭人,早年为木工,后学习绘画。定居北京后,专业卖画、刻印。60岁后,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荣获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称号。1
仙女山位于湘潭县响塘乡尧家村,主峰仙女峰海拔311米,《南岳志》称其为碧岫峰,在南岳72峰中位列第71峰。仙女山列湖南湘潭四大名山(仙女山、昭山、金霞山、隐山)之首,占地15平方公里,建成九大景区:龙安寺佛教名胜区、原始次森林风景区、尧家水库水上乐园、三湘文化名人区、园艺观赏区、茶文化区、民俗风情区、宾馆餐饮服务区、建设旅游开发区牌楼。仙女庙分三重殿阁。各有门坊,坐北朝南,依山而筑,青砖墙,琉璃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仙女山昔日景观曾遭破坏,1960年以来又逐渐恢复,现已绿树葱茏,杉松成荫,百鸟啁啾,景色如画。每逢春秋两季,游人如织。
花石景区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与南岳衡山相距约30公里,是中国湘莲加工和集散中心。因传说水中巨石有花纹而得名。秦汉时期湘南县治。景区内名胜众多,现存有清代建筑汉城桥、观政桥等古迹。传说古代有18个罗汉化为石山,永镇洪魔,因山形似罗汉,故名罗汉山。石山呈棕红色、深褐色,“罗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陈煌)景区内的花石水库被开辟为多个水上、岛上旅游项目。野鸭洲的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常见白鹭、黑鹭、天鹅等十余种候鸟在此栖歇、嬉戏。罗汉山罗汉山位于湘潭县花石镇南,距湘潭市区55公里,有石山峰17座,一字排开,互相连接,耸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角藻井,周围有雕刻精品,可惜大多被毁。戏楼两旁为演员化妆、休息室。前、后进之间,中为甬坪,是群众观看演出或-的地方。两侧有廊相联,也是两层。
周敦颐写就千古名篇《爱莲说》。周敦颐又叫濂溪。湘潭隐山下,有古祠,名叫濂溪书堂。周围皆周氏,称龙山周氏,即周敦颐的后裔。《湘潭龙山周氏五修族谱》里有《源流引》一文,述说了龙山周氏的来历:“吾祖世居龙山,派衍衡湘,系出濂溪道元国公嫡派……”谱中详细记述了周敦颐之后裔迁湘潭龙山(隐山),是从第九派周梦升这一代开始的。周敦颐的后裔来到了湘潭,崇祀自己的先祖濂溪先生,因此隐山便有了濂溪祠即濂溪书堂的建立。濂溪书堂之左为胡文定公祠,之右为慈云寺,如翼之舒然。祠外古木森荫,苍翠参天,瞻仰之令人肃然起敬。《湘潭龙山周氏五修族谱》里有《濂溪先生祠图》
左宗棠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左宗棠故居即桂在堂,俗称贵子堂,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距隐山东麓3公里。是方上望族周系舆与夫人王慈云(1789-1862年)的故居。也是清永绥厅训导周系蔚、户部左侍郎周系英(1765-1824年)的故居。桂在堂,满门文采,男女同辉,仅女诗人就有13位之多,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左宗棠(1812—1885年)入赘周系舆家,娶周诒端(1812—1870年)为妻。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家迁回原籍——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达13年之久。在桂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