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广昌县必去景点景区,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好玩的方介绍和排行榜,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摩崖石刻古文字符号、旴河飞瀑、广昌大觉寺、抚河、太平天国军山寨遗址、定心寺、明代雯峰书院、河东雁塔、明清古建筑群、龙凤岩、莲神太子庙、乌石岗战斗旧址、符竹庭烈士纪念亭、苦竹乡包家祠、驿前红军宿营地、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中央军委野战司令部旧址,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在盱江河畔。县城中心大街西北部一座松柏延年,环境优美的小山丘上。为了纪念我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份兴建,一九五八年落成。馆院内建有红军塑像、烈士公墓、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一九八六年又将陈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共展列了八十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迹。纪念馆是单层宫殿式建筑,高20米,建筑面积249.9平方米。古朴庄严。迎门廊横梁红色大匾上刻着“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门两边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馆前两边各有四季如春的小型花
世界之奇--摩崖石刻古文字符号,赤水镇古源村会背后龙山,散布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褚黑色岩石,占地约800平方米,刻划着各种古文字符号。其笔迹有勾、勒、圈、点、横、竖、撇、捺,刻划痕迹清晰分明,粗放恢宏,神秘莫测。1989年1月发现后,经省文物部门古文字专家实地勘察,认为系古文字无疑。此处古文字符号面各之广、线形之古拙,堪称世界之奇,将为揭示远古人类文化奥秘,了解古文字演变,提供一部罕见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旴河飞瀑位于驿前镇姚西村的血木岭,是抚河发源地,《汉书·地理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均有记载。最高处为灵华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刚,且多罅隙,泉水从中喷沫而出,汩汩作响,至血木岭汇成竹管细流,开成源头活水的抚河第一流,顺着山谷形成两股溪流,一经里木庄,一经罗家地,汇成山涧小溪,流经十华里至木头坑合流,先后形成五潭七瀑布。飞瀑珠帘高挂,一泻三折。溪流经龙井、天井里形成驿前港。又环绕驿前镇,穿过高虎脑、杨溪乡等地,在赤水的石咀头与塘坊港汇合,始称旴江(旴江为抚河的上游)。旴江在广昌境内穿越驿前、高虎脑、杨溪、赤水、旴江、甘竹等6个乡
大觉寺位于广昌县东盱江镇吴家岭,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僧尼及管理人员18人。该寺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今存佛殿既有明代构建,又有清末、民国之建筑风格。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觉寺宗风不减,有僧尼数十人,50年代中叶,僧尼被解散还俗,随后佛寺几易其主。90年代初,广昌县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批准大觉寺为开放寺庙。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觉寺的房产权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至此,大觉寺禅风佛影再展新姿。大觉寺是一座省内外驰名的古寺。它之所以驰名省内外,这与他的古佛、古韵、古风、古碑有关。古佛显圣乃大觉寺
抚河位于驿前镇姚西村的血木岭,是抚河发源地,《汉书·地理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均有记载。最高处为灵华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刚,且多罅隙,泉水从中喷沫而出,汩汩作响,至血木岭汇成竹管细流,开成源头活水的抚河第一流,顺着山谷形成两股溪流,一经里木庄,一经罗家地,汇成山涧小溪,流经十华里至木头坑合流,先后形成五潭七瀑布。飞瀑珠帘高挂,一泻三折。溪流经龙井、天井里形成驿前港。又环绕驿前镇,穿过高虎脑、杨溪乡等地,在赤水的石咀头与塘坊港汇合,始称旴江(旴江为抚河的上游)。旴江在广昌境内穿越驿前、高虎脑、杨溪、赤水、旴江、甘竹等6个乡镇,
太平天-山寨遗址在苦竹镇潘田村,全寨为陡峭石山,主峰海拔345米,上有石池,下临深渊。有一径名“布吊关”,古以布绳攀援至岩顶,顶宽可容数百家。另有金星、溪岭、桥西诸关,皆悬于峭壁之上,一夫可守。清初,陈百花义军在此立营抗清。·一线天东北有滴水寨。两寨有县崖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崖旁两小路名岩关。县崖环抱之中有深潭,潭东南两寨隔太余相峙,崖下小溪入深潭,小溪仅可通一竹排,立排上仰视,只见蓝天一线,名“一线天”,又叫“千担叉”,滴水寨东北有崖墓遗址。江西抚州市
定心寺位于赤水镇大禾村,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几经兴废,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房屋面积1000余平方米,至今保留唐宋建筑风格,是广昌保存下来的千年古寺之一,为地区重点宗教开放单位。寺内有古桂两株,一开黄花为金桂,一开白花为银桂,一年四度开花,相传为明代云南按察使赖巽所赠。史载;驿前赖巽幼年家贫,放牛时经常趴在西林寺旁的学馆门窗外听课。住持月潭发现他聪明好学,就资助钱粮,帮助他完成学业。后来月潭主持定心寺。赖巽感恩待德,从云南送来两株桂花,月潭将它们种于三圣殿前。寺内还藏有明代《重修定心寺记》碑刻,由吏部尚书何文渊撰文
明代雯峰书院位于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号雯峰)于成化六年(1470年)所建,飞檐翘脊,高墙深院,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有读书号房56间,大小庭院三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有池有楼。建筑古朴典雅,山水楼轩相映,为明代江西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明代教育家、状元罗伦经常寓居于此,授课讲学,并撰有《雯峰书院记》。抗战时期,陈鹤琴率国立幼稚师范学校迁此办学。江西抚州市甘竹镇:甘竹镇地处广昌县北部,宋时为芦毛洲,盛产芦毛,形似甘蔗翠竹,故称“甘竹”,素有“盱源首镇”之称,是溯抚河源头而上的广昌县第一镇。全镇总
河东雁塔又称慈生寺塔,位于旴江镇大塘村下堡村小组,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广昌建县之时,仿唐朝长安雁塔模式建造,饱经风霜,几经兴废。"雁塔风霜"为广昌古代十景之一,惜于1986年被夷为平地。广县为弘扬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兴建"河东森林公园",把重建河东雁塔作为公园建设的先期工程,于1998年9月至2000年2月复原竣工。雁塔按原貌设计,外观8面7层,高51.986米。塔有明层7个,暗层6个,砖木结构,风格、材料、色调均为仿宋营造楼阁式佛塔,造型优美,端庄纸朴,为莲乡广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1999年7月26日上午10时至11时
明清古建筑群较为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别墅,有商贾店铺、生产作坊,以及文人挥毫遗存的十数处石刻题额。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几进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蕴底深厚,为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现简介几栋:"奎壁联辉":又名七幢厅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两处,天井11个,房间32间,进深七进,占地面积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钱、凤凰、文房四宝等图案,雕刻精美。
龙凤岩位于广昌县城西偏南16公里的东华山下,方圆十多公里,奇峰、怪石、山泉、楼宇均具物色。楼亭梵宇依岩而设,东西石壁相蹯踞,状如龙凤腾翔。前岩洞穴内有一所庙宇,是龙凤岩的“大门”,沿着小径和溪流可进入中岩。中岩洞内可容纳上百人。岩洞高处飞泉飘洒,如云似烟,十分迷人,经过一段林荫山道,在右面的山崖上,矗立着古老的关松,叫“古松关”过此关便到了后岩,这是龙凤岩寺院的正殿,门楼上“龙凤岩”三字为赵朴初所题。江西抚州市
莲神太子庙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大禾村,庙里供奉着“莲神七太子”塑像。庙正门两侧书写三幅对联:“庙貌垂千古,威灵镇四方”;“莲花广织田地锦,仙子深通世人情”;“神妙香缘联闽粤,太和气象映乾坤”。门楣上头写有“莲神太子庙”。千百年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当地村民都著举办酬莲神、庆丰收的庙会活动,届时闽赣两省各地客商云集赤水大禾村参加庙会庆典活动及白莲交易等商贸活动。每年庙会活动期间都举行特殊的仪式将莲神太子神请出来参加群众举办的游庆活动,即使在文革破四旧时期该活动都没有终止过。大禾村:大禾村……大禾村详细信息++
乌石岗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昌厦公路旁,形如乌纱帽,圆静秀丽,“乌石春云”为古时广昌十景之一。苏区斗争时期,乌石岗发生过两次鏖战,至今“岗上仍有红军迹,耳畔俨闻先辈声”。第一次战斗是1931年5月27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在此指挥红军攻克广昌县城。第二次战斗是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保卫战红军临时指挥部就设在乌石岗三官殿。由于错误的军事路线指导,这次战斗最终以失败告终。目前,乌石岗仍然保留有红军战壕、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旧址、三官殿等红色遗迹。
符竹庭(1912~1943)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成长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曾任中共滨海区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治委员,曾参加指挥赣榆战斗等一系列重大对日作战,战功显赫。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在反击日军袭击旦头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八路军优秀将领,1945年至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赣榆人民还创作了题为《纪念符竹庭》的颂歌。目前,头陂镇建有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并立碑撰文以示纪念。
苦竹乡包家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二次会议旧址。1931年5月26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从宁都严坊来到苦竹。当晚,在包家祠(现苦竹小学位置)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二次反“围巢”期间的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林彪、蔡会文、罗荣恒、罗炳辉、郭化若等,会议决定攻打退守在广昌城的国民党军三个师,攻克广昌县城。
驿前红军宿营地:莲花古镇--驿前有明清时期古建筑五十余处,土地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著名的高虎脑战役、万年亭战役、古楼峰战役都是在驿前境内进行的。1934年8月高虎脑战斗结束后,红军退守驿前一带并在此宿营。当年红军住宿地主要是明、清时所建民居,主体建筑有“赖巽宗祠”、“大夫第”、“布政祖庙”等十栋。现有坑埔、马房等红军住宿生活设施,其中的“大夫第”是当年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许多建筑上仍留存有红军当年题写的标语,如:“打倒-贼蒋介石、活捉何应钦”、“白军兄弟,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北上抗日去,死了也值得”、“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倒-的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纪念碑座东向西,砖石水泥结构,碑高11.6米,占地面积145.4平方米。纪念碑1988年8月5日建成,正面碑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为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左侧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致敬”,为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右侧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为时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刘志坚题写。纪念碑为纪念1934年7、8月间在高虎脑一带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将士而立。贯桥村:贯桥村……贯桥村详细信息++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大寨脑位于赤水
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昌县头陂镇下关冯家祠,为清代建筑。1934年4月28日,广昌弃守的当晚,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此召开会议,总结广昌大会战失利的教训,讨论下一步行动。这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中央红军各军团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主要与会人员有:博古、李德、朱德、顾作霖和各军团领导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左权、罗炳辉、董振堂、蔡树藩、李卓然、伍修权等。会议决定: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即刻东进,参加建宁保卫战,红三军团部署新安及其附近,阻击国民党军南进。
中央军委野战司令部旧址:中央军委野战司令部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北面前线最高指挥机关。1934年4月,敌集中大量兵力进攻广昌,中央红军1、3、5、9军团担任保卫广昌的任务,在广昌头陂镇龙港株溪埠村小组一地主家四合院设立了前方司令部(后迁至旴江镇乌石岗、三官殿地带),李德、博古、朱德、顾作霖、伍修权等在司令部指挥。由于李德、博古坚持“短促突击”和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的战略战术,没有采纳杨尚昆、彭德怀关于放弃固守广昌的建议,红军虽经18天激战,结果广昌大会战以红军失利告终,广昌城失守。4月27日,杨尚昆、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转移到距广昌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