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

摘 要:不同民俗节庆的地域分布特点有所不同。由此,不少当地领导人经常利用民俗节庆活动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广府庙会是两种文化符号的杂糅产物,由于其特殊性,所以每次舉其办民俗节庆活动,就会受到当地民众的争议,对其地方认同建构产生影响。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的关系,进而基于相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广府庙会活动的举办对地方认同建构的影响。本文通过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的论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创民俗节庆;地方认同;广府庙会

中图分类号:F724.3;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21-02

城市领导人通常利用举办民俗节庆活动来发扬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进而实现当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或复兴。在节庆期间,人们日常生活场合被改变,被城市创办的各类民俗活动所填满。人们在欣赏民俗节庆活动的同时也参与到民俗文化的物质消费中来。因此,人们在体验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在消费着地方。民俗活动的举办有时候能使人们在欣赏与享受文化的同时,增进对地方的认同。有时候却也能减少对地方的认同,从而使得人们对新创民俗节庆所建构起来的地方认同产生抵触与协商。广府庙会活动的举办截止到今年为止已经举办了七届,其活动开幕式设立在元宵节当天,活动一经举办就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相关行业机构纷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带动了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的关系

基于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的建构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方面,民俗节庆会增强民众对地方的认同,从而增强民众对当地的归属感。例如,云南西双版纳利用春节促进各族群之间的团结协助,提高了族群之间的凝聚力,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当地的族群认同。政府对广州盂兰节的合法性支持,促进了盂兰节在大陆的发展和恢复,从而促进了当地民众的地方认同。对于二战后迁往香港居住的移民,通过举办祖居地的传统节日——盂兰节,勾起了他们的旧时回忆,从而增强了对香港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进而增强了民众的地方认同。另一方面,新创的民俗节庆活动会冲击到地方传统文化,削弱当地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从而削弱了当地民众对地方的认同建构①。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贵州市政府利用其政治权利,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将“九天天主”的祭祀场所和仪式进行了修改与重构,其重构后的场所并不被当地人们所接纳。当把仡佬族族群中心设定在务川的时候,同样没有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以及地方认同。因此,政府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办新的民俗节庆活动时,往往会对当地民众的地方认同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遭到民众的反对或协商。由此可见,举办民俗节庆的目的就是用来框定当地文化的身份。通过掌控文化进一步实现空间的控制和划分。文化“掌控人”通过选择特定的文化元素进行展演,以此来表征这种文化元素的地方认同。

二、广府庙会对地方认同建构的调查与分析

自广府庙会节庆活动创办以来,一直就备受争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看法和评论,因此产生了对地方的协商和认同两大局面。“广府庙会”作为两种文化符号的杂糅产物,既不像南方的“诞”,也不是北方的“庙会”。以此,对它的理解众说纷纭,其现象也在常理之中。本文的调查与分析选择在2016年举办第六届广府庙会活动的广州越秀区进行②。对于研究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而言,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合理。因此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广府庙会对地方认同建构的价值和影响。本调查一共发出215份问卷调查,并且全部收回,问卷回收有效率是100%。由此可见,广府庙会活动的举办,在广州地区带来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所调查的群体如下表,对于表中数据,是通过运用SPSS19.0和LIS-REL8.72软件统计分析而得。基于样本的分散性以及群体的多样性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可得,本样本数据符合当时逛广府庙会的实际情况。

针对以上群体,本文进行了地方认同调查。由调查数据分析可得:广府庙会的举办对大部分人来说,能够增强其归属感。而且对于对方认同和政府举办的目的,评价都比较高。本次调查将群众对广府庙会的评价分为三大题目,即地方性认知、目的认知以及地方认同。通过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数据检测,得出每个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大于0.7,由此确保了数据的可信度。在民众对地方认同的构建中,需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即认知、情感和意向。本文采用Varimax正交旋转分析法和主成分法对这三个因子进行数据分析并算出了对应的方差。其中,情感因子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最高。由此可见,在地方认同的心理形成过程中,情感因子起到了最为显著的作用。本调查通过运用Kruskal-Wallis Test进行了不同群体之间对地方认同程度的差异分析③。由分析结果可得,在意向和情感认同上,男女之间性别的不同造就了显著的差异。其次,在认知认同以及情感认知方面,不同教育程度的群体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意向方面的认同却很相似,差异度不高。由此可见,入乡随俗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要经历一

上一篇 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活动的特点与品牌效应
上一篇 传统礼品行业的互联网转型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3045.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