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装与普通服装的区分

    职业装的市场容量有多大。按照一般的说法,职业服装的市场容量大概为2000亿元,这只是已经市场化的一部分。其实,还有公安、武警、部队等人员的服装,目前没有完全市场化,大多由指定的企业订做。

  因为市场化不够,相关民营企业普遍做得不大。近年来,从中小学校到国防力量,从金融机构到服务性行业,从科研单位到工矿企业,从政府机关到执法部门,后勤保障开始逐渐市场化,职业装市场开始扩容。按照权威人士的估算,国内职业装有3000亿元以上的市场容量,这一市场对民营企业来说有重大的商业机会

  职业装多由企业帮助员工进行购买,消费人群较为稳定,是订单型生产。各企业为获得订单,多在“人脉关系”上下工夫,而很少在产品研发和面料上下工夫。而做普通服装,推广力度越大,消费者的认同度就越高,销售网点越多,可以自由决定购买

实际上,普通服装和职业装的制造有很大不同。职业装专有化程度较高,且对功能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的行业一般是不同的,同一个行业,颜色、要求、款式也各不相同。比如,税务、公安等工作人员的服装在全国却又是相同的。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行等虽都是金融机构,但他们的着装却是不同的

  围绕订单进行生产,容易陷入价格竞争中,加上消费者和企业关联度不大,职业装生产企业不太注重品牌宣传,因此在老百姓的印象中,中国还没有专业的职业装品牌,做职业装时选择的也都是普通服装生产企业

在日本,穿职业装的群体非常庞大,企业制服化已变成了一种常态,他们起点高、起步早,学生、建筑工人等群体的服装都有专业的企业做

中国企业缺乏这种专业精神,他们总是想“通吃”所有的职业装,对所有订单都全力竞争。结果是,忙于应付市场,无力深入研究需求,特长优势难以形成,服务质量难以得到认可。

  相比之下,日本一家专做建筑工人工作裤的公司,产值也可达到人民币7亿多元。日本有一个专做系列校服的企业,经营了147年,潜心研究各校学生需求,垄断了日本校服60%的市场,年产值可达10多亿人民币。这些企业锁定职业装市场中的一个细部,用自身的全副精力和资源优势去做精做好,从而在职业装市场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功

许多人仍用劳动密集型定义这个产业。实际上,服装业现在是一种智慧型产业,对设计、面料、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具体到职业装上,就是要围绕工作着最美丽的时尚经营理念,向职业服饰中注入各种科技含量和艺术含量,在解决职业装功能化、安全、专业的同时,实现时尚、健康等消费需求。比如空姐的服装,就要求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产品能走多远,这个地区的知名度就能走多远。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最终还是靠产品,外来公司在湖北做得再大,但都不能代表“湖北”。正因如此,北京、上海等地都把服装业视为创意产业,认为这是一个地区的“品牌”,靠它们提高别人对这个地区和城市的认知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到现在,这种优势仍然很突出,武汉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设计师,内陆劳动力成本低,湖北潜江有10万裁缝,武汉是全国品牌竞争的市场制高点,辐射周围4亿人口。

职业装对产品研发和面料的要求较高,但湖北的企业与高校没有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因此,政府除了要搞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外,还需要做很多穿珠子的工作,把这些资源穿起来

  资源虽然丰富,优势虽然明显,但湖北的资源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没有“穿起来”,难以发挥整合优势。而且,湖北大多数服装企业多生产普通服装产品,产业链极不完整,职业装的配套不足,形不成分工合作优势

职业装产值在湖北服装产业总产值的份额并不大。但是,这个产业一旦得到资本的助推,一旦将专业的职业装品牌终端形象设计机构、专业的职业装饰加工企业、专业的职业服饰研发设计机构等众多“珍珠”穿起来,该产业就可以迅速裂变,有可能发展为支柱性产业

欧洲最大的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独家掌控着年产值十几亿欧元的职业防护用品订单;美国军用被装,只在相关几家大的垄断供应商那里采购;可口可乐全球工厂的职业服饰,高度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这些职业服饰的经营商,用自己专业精道的服务构建了一个坚实可信的产业链

  在一个传统行业里,只有做专做精细分市场,走差异化路线,才能做个百年企业,才能做大属于自己的市场。

 


上一篇 办公室工装哪些地方要注意?
上一篇 服装与人体的关系?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4228.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