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勇担社会责任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

摘 要: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衡量高校综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高校自身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多年来川北幼专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办学的路子,依托专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地对接,培养紧缺人才,传承地方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关键词: 服务地方;精准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6-0030-03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不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在同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等教育又提出了“四个服务”的要求,为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高等学校如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广元唯一一所市属高校,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扎根川北大地办大学。始终坚持“突出师范特色、强化一专多能、服务区域经济、引领地方文化”的办学定位,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服务地方使命,聚力地方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广元地方发展战略,为广元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一、培养紧缺人才,对接广元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发展战略

广元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绿色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突出,文化积淀深厚,康养旅游资源富集,医疗资源丰富,具有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独特区位优势。2016年广元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主动融入广元、积极建设广元、全力服务广元作为学校的当然使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共同体协同育人、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五心兼备、一专多能”学生品牌。在办好师范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科学设置旅游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康复治疗技术、护理、环境艺术设计等新专业。学校举办这些新专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广元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培养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坚持“师范为基,育人为本,开放创新,服务地方”办学理念,目前已与广元市昭化区和市民政、文广新、体育等县区、市级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全市旅游驻场演出,共建共享老年服务管理实训中心、体育人才资源库。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践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地对接,协同发展”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深化拓展与4县3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校地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二、传承地方文化,助推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川省委《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五大功能之一,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和广元实际,培育“以教明德,以文化人”的幼专文化,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争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参与者和引领者。积极参与发掘本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巴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方面用心用力。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地方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下设“麻柳刺绣”“唤马剪纸”、“白龙纸偶”、“三堆唢呐”4个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坊。其中麻柳刺绣传习坊参加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获一等奖。学校将非遗传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设置“非遗”课程,开设选修课,邀请传承人进校园,让学生原汁原味接受技艺传授、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助推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做法,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得到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今年,学校在昭化古城、剑门关古镇等地建设“翠云阁——川北幼专旅游文创工坊”,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产品开发,实现从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为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贡献力量。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在三国蜀汉和武则天文化、红军文化特别是红四方面军革命研究、川北康养和曲艺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做积极探索。

三、擔当社会责任,扎实开展对口帮扶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上一篇 直面校服现状:转型有“痛点”,监管有空间
上一篇 民办本科院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3830.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