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传统节庆节事旅游研究综述

摘 要:我国传统旅游节事活动开发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节庆旅游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后发现,国内节庆节事旅游的研究体现在经济学分析、策划程序、运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山海关作为历史军事文化古城镇,应积极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储备建设一批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挖掘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节庆活动如孟姜女庙庙会山海关“二月二?龙抬头”庙会,长城文化节,角山长城登山节等,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推动山海关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节庆节事;文化;产品性;旅游者

伴随现代旅游业进入“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新常态时代以及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青睐,旅游目的地进行节庆旅游开发尤其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发热潮不减,传统旅游节庆节事活动已成为传播目的地形象和地方文化传承,振兴旅游经济的重要旅游形式。近年来对传统节庆旅游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如下。

一、对节事活动旅游者的研究

白雪(2016)从游客感知角度对苗族姊妹节提升品质进行一系列策略研究,汤国荣(2014)对传统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旅游者凝视行为进行探析,发现旅游者凝视动机源于日常生活环境和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社會建构的差异性并指出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

二、对节庆文化研究

目前国内对节庆文化研究少且不够深入,仅对传统文化价值及传承与品牌建设研究,张要民(2011)在分析清明节旅游的文化价值基础上,提出了清明节旅游的文化传承导向。吴晓山(2012)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构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王燕妮(2012)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例对我国地方性传统节庆文化品牌建设探析研究,提出地方政府为文化引导,从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到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地方传统品牌建设之路。

三、节庆活动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国内对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比较普遍,在中国知网检索栏内检索到的70条检索结果中,除了黄细嘉(2008)中国节庆旅游研究初探,裴蓓(2004)对我国地方节庆旅游现状与前景分析,孙淑荣(2006)研究我国城市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外,其余全部搜索结果都是以地方专题性个案旅游节庆为例,个性多于共性研究。众多的学者如朱佩军(1998)、张彬彬(2004)、陈来生(2003)、郭伟(2001)、吴必虎和余青(2005)等以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国内知名重大节庆活动为个例分析。总结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国国内节庆活动存在数量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主题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个性,政府主导作用明显,节庆内容文化性融合不够以及地区差异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发展对策方面,学者们提议塑造和提升节庆旅游品牌,打造精品节庆;主题定位因地而异,各有特色;提高打造节庆旅游的持续性和空间布局,形成“遍地开发各有不同”的局面;节庆旅游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发展节庆旅游;文化内涵方面,建议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要素,文化为根,特色为魂,旅游为本,文化创意开发地方节庆旅游等方面。

四、节庆节事旅游的经济影响分析

石玉凤、李建国(2001)、周玲强、冯晓虹(2002)、李玉新(2003) 兰铁民,何放(2002)普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投入和产出,建立动态模型分析节庆旅游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研究节庆节事活动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曾亚玲(2012)以雾凇冰雪节、长春电影节、查干湖冰雪捕鱼节开湖美食节和民俗旅游节为例,统计分析了以上节庆活动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引擎带动作用。刘亚禄、徐铁夫(2004)建立计数学统计模型模型,以北京大兴西瓜节为例对北京旅游经济的贡献进行价值评价和综合分析。

五、节庆活动的策划及运作机制

戴光全(2005)在《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案例·策划》 一书中以我国尚无系统研究的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为指导,研究了节庆、节事件旅游的学科理论、案例和规划策划等三个方面内容,系统的研究了西方节事以及事件旅游理论、方法和案例。对地方大型节事及事件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有明显的参考意义,对会议会展与会议旅游、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节庆、节事与事件旅游的实际发展和实践操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辜应康(2005)以上海旅游节为例,对节庆旅游市场化运作进行了研究。杨玲香(2005)指出节庆经济市场化需要翻越期望值超载、群众被遗忘、传播盲区三座大山。

六、节庆节事旅游活动对区域综合效益贡献研究

学者对区域综合效应影响方面,以个例和普遍论述为主。综合效益普遍影响方面,节庆节事活动对地方区域的旅游地形象提升,旅游消费连带效应,旅游带动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塑造地方知名度和品牌,传承弘扬区域文化,促进旅游地环境改善,整合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在地方旅游节庆开发个案研究以宝音、庄志民(2000)、王

上一篇 如何利用传统节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上一篇 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与现代意义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3033.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