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揭开酵素保健品的真实面目

从2014年开始,中国大陆的保健品市场酵素产品异军突起,迅速风靡全国。各种不同的酵素产品,例如减肥产品、饮品、美容品等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每年酵素保健品的市场高达几十亿之巨。翻看各类媒体上的广告,无一例外都是宣称酵素可以具有减肥、保健、助消化、排毒、预防心血管疾病、延年益寿等神奇功效。那么酵素是否真的有这些神奇的保健作用呢?

酵素就是酶

酵素这个词听起来高端大气,很有些现代的新鲜感。其实酵素这个词是日语词汇,日文的酵素又来自英文的enzyme。Enzyme来自希腊语,原意是在酵母中(in yeast),所以日本人引进西方科学时创造了酵素这个词。中文中的现代科学包括医学的词汇几乎都来源自日语,偏偏酵素这个词没有用日语,而是用了另外一个词:酶。

翻翻中学教科书,对人体的酶的定义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本质上就是化学催化剂。

从日本流行到中国

酵素保健品是何时起在日本传至中国台湾,再风靡中国大陆的呢?

说起来这跟日本的大文豪夏目漱石有很大关联。1905年日本营养学家佐伯矩首次发现了萝卜中的淀粉酶(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淀粉的酶),夏目漱石在他的成名作《我们都是猫》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喜欢吃含有萝卜淀粉酶成分食品的人物形象。随着该书的疯狂流行,食用酵素能保健这个观念也迅速传至日本全国。

随后很多保健品公司,包括药物公司,都纷纷推出酵素补充剂或酵素饮品。近些年更是传入亚洲各国,甚至欧美等国。据日本媒体报道,估计2016年全球的酵素饮品和食用酵素市场规模接近21亿美元。

这个酵素保健品随着中国人赴日旅游的增加,渐渐在中国大陆风起云涌,市场一天天扩大。翻翻广告,就会看见铺天盖地的关于酵素健身防病的各种神奇功效。比如:酵素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人的一生能合成的酵素的量是有限的;随着年龄增长,合成酵素的能力也随着下降;体内酵素不足,就会引起免疫力低下,容易疲劳,容易长胖;能强身健体等等,五花八门。

简单地说就是:酵素是生命必需的营养素,年龄增长则合成量减少,酵素耗尽则生命终结,所以需要通过酵素饮料或者自制酵素来补充。

毫无营养价值

学过中学生物学的读者应该有些酵素的基本常识,因为酵素就是酶。而酶的特性之一就是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的量通常不变。

首先,酵素的确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生物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酵素参与我们身体的包括消化、吸收、代谢等等各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然而,酶只是生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时候的触媒,或者说催化剂,本身并无任何营养价值,显然也不是营养素。

既然酵素这么重要,如果如酵素营养学所说,人的一生生产酵素的数量有限,那就的确需要补充。这几乎是酵素补充剂产业的理论基础。

然而当初霍威尔医生写《酶营养学》这本书的时候,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一门学说,其实不过是他本人的推测和假说,没有实验数据支持这个假说。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非常成熟,对人体内部的基本营养活动和生物反应的基本概念也已经非常明晰了,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人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酶,是根据细胞内DNA的基因序列随时根据需要而合成的,灵活机动,根据供需而提供的,是不可能生下来就定了上限,达到上限就不能再生产的。

基本结论

这样说,读者们应该很明白了,普通人不缺乏酶;酶的数量不是有限的;酵素饮料中没有酵素;吃喝下去了也吸收不了;酵素到了胃肠就被分解了;即便神奇地吸收了,也不会到达特定位置发挥特定作用。

那很流行的自制酵素,比如水果酵素,有保健作用吗?

水果酵素的制作方法都是切幾片水果,放入加糖或者加醋的水中,密封在阴凉处放几天,强身健体的水果酵素就做成了。其实这种所谓酵素不过是借了个洋名而已。非得跟酵素扯上点关系,那就是发酵。所谓自制酵素不过是发酵的水果泡菜,不但没有神奇的酵素,卫生状况还堪忧。真要吃发酵的水果,建议去超市买卫生安全的泡菜。或者干脆就吃酸奶,因为比起水果酵素来,酸奶的益处是有据可循的。

上一篇 保健品代工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生产能力决策研究
上一篇 出国购买保健品警惕辐射超标
本方链接: 1003/article/show_2755.html
PRODUCT 相关产品